文档介绍:做一个“有心”的教师
一个“有心”的教师会是什么样的教师?我一直在琢磨。我想,最起码一个“有心”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总结和反思的教师,一个能够坚持学习的教师,一个有着博爱精神的教师,一个持有坚定信念的教师,一个敢于超越自我的教师,一个能够把事业当做自己生活一部分的教师……
“有心”教师和“无心”教师惟一的区别就是信念的偏差。信念影响精神和行动,控制着心灵所向。
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感叹:教了十几年书了,却是越教越没有意思了;现在的学生怎么越来越不如以前的,真是烦人呀;教材又变了,又得重新来备课了,也不知变得什么;课有什么听的,不还是那样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为什么会对自己的事业如此厌倦?为什么会感觉没劲,不再有激情?那是缺失了对教学、对教育的一颗敬畏之心,对学生、对事业的一颗敏感之心呀。无心栽花又何来的繁花满园?
“无心”造就了对职业的厌倦,蓬勃的激情消失殆尽,也正因为“无心”,错失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快乐,欢悦,满足和幸福。一个无心的教师又怎能用一颗平常之心来领略教育之美呢?
一个“有心”的教师其实就是一个敏锐的观察家,他总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思维碰撞的火花;一个“有心”的教师又是一个富于实践的改革家,唯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知;一个“有心”的教师还是一个善于工作的教育家,洞察秋毫,成竹在胸。
居安思危。一个“有心”的教师当身处教育激流之中会自然产生一种危机意识,一种来自本能的恐慌——职业恐慌,本领恐慌。恐慌是对自我的一种认知,一种由形到心的渐变。没有一种教育或者教学方式是亘古不变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是对教育的亵渎。在那种变的推动下,恐慌促使教师进取、探索、改变、创新,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让教师能够不断超越和提升自我。
一个“有心”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善于总结反思的教师。总结反思是沉淀后的飞跃,积聚后的升华。总结反思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日曝十日寒,而有其长期性和持久性。小到教学习惯,教学细节的总结反思,教学设计的反思,学生学习的总结反思,一堂课的总结反思,大到一个阶段的总结反思,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总结反思。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总结、反思,只有用心去做了,琢磨了,才能品出教书的滋味,教学的乐趣,也才能不断的成长、进步,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职业倦怠自然无从说起。
教育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