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历史必修3归纳.doc

格式:doc   大小:7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必修3归纳.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8/11/12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必修3归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
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
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克己复礼”,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②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儒家的代表人。
③孟子政治上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善论”。
④荀子政治上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西汉时,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他还兴办太学。此后,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宋代程朱理学的代表人有程颢、程颐、朱熹。“二程”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他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他的思想还传至日本、朝鲜。理学家还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明代的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
明朝后期的李贽向儒家正统思想发出挑战,他自称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李贽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他的思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他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他的著作有《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他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古代希腊的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一切都要以人为尺度。其代表人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权威,他的思想体现了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他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十四五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文艺复兴中的代表人:
人物
作品
意义
薄伽丘
《十日谈》
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
但丁
《神曲》
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了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17~18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