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一 什么是自我意识.doc

格式:doc   大小:128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 什么是自我意识.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8/11/12 文件大小:1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 什么是自我意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什么是自我
弗洛伊德自我三结构说(本我、自我、超我)
什么是意识
弗洛伊德心理三层次说(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说(性本能、营养本能)
自我意识
自己在头脑中对自我的主观反映,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从内容上分:(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从形式上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从自我观念上分(现实自我:是客观存在、投射自我:是主观映像、理想自我:是主观映像)
桥涵的窗口理论: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存在着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开放区域”;别人了解,而自己却不了解的“盲目区域”;仅仅自己了解却从不向别人透露的“秘密区域”;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求知区域”。这四个区域就是“约哈里窗口”。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
弗洛伊德心理发展(口腔、肛欲、生殖器、潜伏、生殖期)
(一)自我意识的分化    1、主观我与客观我之间的矛盾;   2、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 3、独立与依附的冲突;4、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5、自负与自卑的冲突;       6、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
1、积极自我的建立:自我肯定;
 2、消极自我的建立:自我否定;
 3、自我冲突
四自我意识的信息来源
(一) 他人反馈
(二)反射性评价
(三)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
(四)社会比较(向上看自我成就动机强
向下看自我保护动机强相似比较缺乏标准)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偏差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青年大学生存在六个方面的自我认同问题:一是我现在想要什么?二是我有何身体特征?三是父母如何期望我?四是以往成败经验如何?五是现在有何问题?六是希望将来如何?这六个方面问题回答归为“我是谁?”与“我将走向何方?”两大问题如果完成得较好,大学生就能够适应与化解危机,达到自我同一性;否则,容易出现自我同一性危机,个人方向迷失,与自己的角色不相适应,最后出现退缩、自卑等不良人格特征。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全的标准
自知之明;
整合的自我意识;
自我肯定;
理想与现实统一
二塑造健全自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全面认识自我,勇于正视自我
悦纳自我
超越自我
克服自卑心理
从心理学而言,自卑心理也就是指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及品质的评价偏低,而产生的不如别人的自我意识。心理学家们认为,自卑心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卑心理的引起是有多种原因的,例如:性格的差异、身材、相貌、家庭环境、智力水平、单亲家庭,成功与失败的体会等。其中,对自己缺乏自信是主要原因。一个人如果长期被过重的自卑心理所笼罩、支配,就会失去自信,影响自身潜在才能和智慧的自我发挥,难以享受成功的欢乐,经常处于郁郁寡欢之中,一遇到竞争就甘拜下风,不战而退,失去应有的勇气,使许多成功的机会失之交臂,可见为害甚大,有必要早日去掉。这样,才能有一颗健康的心理,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去迎接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
一、什么叫自卑心理?
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亦即自卑心理。
二、在学校里最常见的自卑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1、自我认知
2、生理原因
3、社会环境
4、性格方面
三、自卑心理的儿童有哪些行为表现?
1、拒绝交朋友
2、嫉妒、贬低他人
3、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四、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1、用补偿心理超越自卑
2、用乐观态度面对失败: (其一,做到坚韧不拔,不因挫折而放弃追求;其二,注意调整、降低原先脱离实际的“目标”,及时改变策略;其三,用“局部成功”来激励自己;其四,采用自我心理调适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用实际行动建立自信:(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睁大眼睛,正视别人;昂首挺胸,快步行走;练习当众发言;学会微笑)
五、克服自卑心理活动设计
1、情境一:表现法: 拼图游戏(告诉大家你拼的是什么?)
2、情境二:
(补偿法:扬己之长,补己之短。
一技之长表演。说说:你向同学们汇报什么? )
情境三:
尝试法:别人能行,我比他更行。
1、用肯定式的表现法。
2、使用肯定式的语气。
3、去掉“反正”、“毕竟”等丧失斗志的忌语。
克服自私
——小学生心理活动设计
一什么是自私
自私是儿童偏常人格中的不成熟行为,指儿童过分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的行为。科学研究发现,当今社会多数儿童都或多或少的存有着自私心理。
自私使我们失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系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无私助人的人才由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