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论精神偶像.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精神偶像.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8/11/13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精神偶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精神偶像 什么是精神偶像?简而言之,精神偶像是人们敬仰、尊崇的形象。精神偶像含有社会普遍群众理想的品质,是真理、道义、善的象征。这种美好的品质令社会普遍群众敬爱,仰慕,崇拜,遵循。因而,精神偶像是社会普遍群众意识、心理趋向的灯塔,不仅具有导向、引领的作用,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群体凝聚力和巨大的社会精神力量。应该说,精神偶像的诞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人类由原始生活的分散状态走向团结、聚合的飞跃。人类要团结成群并形成有序的社会,必须靠精神力量的凝聚和一定的组织模式的管理,而精神凝聚起着核心的作用。世界上,不论东方西方,精神偶像的存在很普遍,有的影响较大,有的影响较小。如宗教里的耶稣、穆罕默德、释迦牟尼算是“超级”精神偶像了。精神偶像有人与神之分,例如“上帝”、“耶稣”等就是神,而穆罕默德、释迦牟尼、马克思是人。至于把穆罕默德和释迦牟尼神化那是后来的事。在中国,历史上的精神偶像很多,例如周公①、伯夷、叔齐②、介子推③、屈原、孔子、孟子、关公、包拯、海瑞等等。当代人宣传的雷锋,也是精神偶像。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精神偶像尽管有“上帝”等大小神仙的概念,但是,神文化从来没有成为主流,更没有统帅普遍大众的精神阵地,在民间是这样,在官方意识形态也是这样。同时,中国精神偶像还有另一个显著特点,即把“神”泛化,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树有树神,河有河神。在民间,甚至可以随意指物为神,一棵古老的树表现出奇异的现象,于是将其作为神敬奉;那里的岩石生得有些蹊跷,于是也将其作为神朝拜。实际上,这打破了一神独尊的地位,对发展多元文化很有积极意义。这些特点与西方独尊《圣经》里的“神”——耶和华形成鲜明对照。西方精神世界里的神“法力无边”,独霸神坛,被认为是“造物主”,是宇宙的本原。西方神文化曾经成为国家政治精神生活的主流,统治时间相当长。如此看来,中国人的精神偶像比西方人的精神偶像更具有人文精神和实际践行意义。在中国历史主流提倡的精神偶像中,几乎找不到神的影子。例如,知识分子的最大偶像是孔子、其次孟子,再次屈原等等。在民间,女性道德精神偶像主要有嫫毋④、嫘祖⑤、花木兰、穆桂英等,男性的道德精神偶像有关公、武松等。此外,各行各业还有自己的精神偶像,例如,国家公务员要学****包拯的公正无私,从事医疗工作的榜样是张仲景(医圣)、做能工巧匠要像鲁班那样,练书法的要仰慕王羲之(书圣)等。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也体现十分典型的人文精神,一是对自然界及其规律的敬仰尊崇,如春节和中秋节;二是对人格精神的怀念、敬重,例如清明节对介子推的纪念,端午节对屈原的纪念。这与西方一些国家把神作为隆重的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截然不同。西方也有树立立人作为精神偶像的例子,如自由女神。1851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后的一天,一群坚定的共和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工事,暮色苍茫时,一个年轻姑娘手持熊熊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波拿巴分子的枪声响了,姑娘倒在血泊中。从此这位高攀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为他心中自由的象征。这位自由女神的品质内核与中国的屈原一致,都是为了正义和真理而不惜牺牲。但西方人文精神偶像没有中国普遍,特别是传统节日对神的朝捧表现得极其突出,而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所倡导的文化精神的“眼珠”,具有“点睛”的意义,起昭示、引领的作用。这证明了中华文化的优秀、先进、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