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doc

格式:doc   大小:1,122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11/13 文件大小:1.1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3-05-0423:35:41)转载▼标签: 铺镇 形态 快速路 县城 第三极分类: 发展经济《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一、总则(一)规划期限。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并展望城市远景发展。(二)规划范围。 1、城镇体系规划范围:蚌埠市所辖的三县四区范围,总面积为5952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蚌埠市区,怀远县的城关镇、马城镇、找郢乡、荆芡乡、魏庄镇和古城乡,五河县的沫河口镇和临北乡,固镇县的新马桥镇和王庄镇,国土面积为1776平方公里。二、城市规模 2030年,蚌埠市域人口规模为470--500万人,城镇化率70%左右。 2030年,蚌埠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人,。三、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性质: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华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皖北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职能一: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淮河第一大港,安徽省的交通门户之一; 职能二: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泛长三角的新型产业基地,皖北对接长三角的领军城市; 职能三:“淮河文化”高地和休闲度假胜地; 职能四:皖北地区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教育科技、医疗服务、综合交通和旅游集散中心; 职能五:山水环境优美,城市服务设施完善,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城市。四、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抓住大交通改善、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试验区契机,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通过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升级改造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华东交通枢纽的作用,巩固皖北中心城市地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进入安徽省先进城市行列。(二)城市发展战略。 1、中心城市(中心功能)强化战略。(1)整合外部优势:运用好各项政策,契合有力的外部环境,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2)交通枢纽借势:借助高铁、淮河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心城市的枢纽地位; (3)适度极化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县城,发挥规模效应,不断强化蚌埠在皖北地区的优势地位; (4)设施超前:落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高标准配置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服务市域、辐射皖北。 2、产业经济跨越发展战略。(1)立足优势:保持传统优势产业的地位; (2)凸显创新:利用创新优势建设皖北新兴产业高地; (3)增速提质: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3、空间圈层与集聚拓展战略。(1)产业园区化与集群化:培育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产业园区; (2)设施城乡网络化集聚:通过设施的服务能力集聚引导产业和人口的集聚; (3)区域统筹:加强区域统筹,尤其是中心城区与怀远、凤阳的统筹发展; (4)区域协调:东融沪宁、南联合淮、西引皖北、北接苏北。 4、新型城镇化战略。(1)科技创新:彰显科技教育优势,建设智慧城市; (2)低碳示范:建设低碳示范区,打响蚌埠“低碳城市”新名片; (3)彰显山水:保护重要生态区域,凸显蚌埠山水园林城市格局; (4)弘扬文化: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建设沿淮文化名城。五、统筹发展(一)市域空间统筹发展。规划期内,构筑1个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3个产业重点镇、7个其他重点镇、10个一般镇、350个中心村(社区)的城乡空间格局。(详见“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二)市域人居环境统筹发展。以促进城乡居民聚居点、产业布局和生态管制空间的统筹布局优化为目标,重点加强产业发展空间和城镇建设空间的规划管制,有效施行对村庄建设的规划引导和管理;加强重要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的规划保护与管理工作,明确市域空间生态管制分区及原则。(三)市域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发展。重点引导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覆盖城乡、服务便利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四)市域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确定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的选址和空间预留;完善城乡供电网络,推进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及排放、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置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及建设推进工作,提高市域城乡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水平,改善城乡生活和生产环境质量。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带两轴,一区一环”的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一带:沿淮发展带。两轴:蚌埠-固镇发展轴和蚌-怀-凤发展轴。一区:蚌埠都市区。包括蚌埠市区;怀远的县城、马城镇、魏庄镇、古城乡、荆芡乡、找郢乡,五河县的沫河口镇、临北乡;固镇县的新马桥镇、王庄镇。一环:中小城镇发展环。(二)规模等级结构。大城市1个:蚌埠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人; 中等城市3个:即怀远、固镇、五河三县县城,到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20--50万人,进入中等城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