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届“挑战杯”科技学术节
学术论文写作比赛参赛论文
 
 
 
 
 
论文题目: 论哲学价值观与和谐社会主义
所属学科: 哲学社会科学类
作者: 韩立亭
专业: 日语
学号: 2008200477
目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正文............................................................ .....(1)
结语.................................................................(19)
参考文献.........................................................(20)
论哲学价值观与和谐社会
摘要:哲学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社会的发展决定哲学的发展,而哲学的发展又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影响:哲学思想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又直接影响社会发展新世纪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备受瞩目,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社会科学和正确的价值观。本文首先讨论了哲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接着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的关系,最后做了总结。
关键字:哲学,社会科学,价值,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人与自然的和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唯物主义
本文:当代中国,党、国家、政府和人民正热情高涨的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浪潮之中,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健康和谐的社会。而要使社会健康和谐,精神文明建设就必不可少。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越来越受人重视。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哲学价值观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科学研究究竟是否需要将事实与价值分开,或有意识地排除价值判断?这似乎是个显而易见的简单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们暗含的价值观总是或隐或现地影响研究本身。这一问题在东方国家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突出。因此。本文先论述当代西方哲学对这一问题的若干代表性论点,然后再对我国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某些普遍倾向作针对性的评论。
一、科学价值中立说
关于科学的价值中立的观点,在西方哲学思想中在较长时期内影响了占主导地位的科学观和认识论。一般认为马克斯?韦伯引入了现代的事实—价值两分的观点。他在《社会学与经济学中“价值中立”的意义》这一经典论文论述了两方面的观点。第一点他吸取了休谟的思想,认为在规范与描述之间、在断言某物实际上是什么与理想上应当是什么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我们加于事物的价值不属于这些事物的真理性,科学关心的是描述实际发生了什么,并且解释为什么。自然,科学能够而且必须注意个人和团体在事实上怎样做出评价,但他们却不能从根本上真实地记录这个或那个事物是内在地有价值的,因而是在范畴上应当被评价的。韦伯的第二个论点是有规定性的。他从不认为价值是无足轻重的,也从不宣称每个人,特别是社会科学家应当总是避免价值判断。与此相反,他坚持提出指认与评价的区别,二者不容混淆。一个人在表达价值判断时,不应当自称这种判断是得到科学地确认的,因为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当社会科学家推崇某种行动时,他们应当尽力地说明自己所说内容中哪些是科学的发现,哪些是具有很不同地位的政策建议。这是知识分子的真诚品质与尊重真理的原则所必然要求的。
20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者一般都竭力提倡科学与价值、描述与规范、实然与应然判断的严格区别,要求社会科学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亨普尔指出,有关科学的价值中立问题,可以说是围绕着两个不同的方面而展开,一是科学家的实际研究行为;二是批判评价和论证科学断言和程序的方法论标准。在科学家的实际行为层次上,价值评价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诱导因素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道德的准则、审慎的思考和个性等等显然会影响科学家对所研究领域、问题和所采取的方法的选择。社会和政治价值有可能削弱研究某些特殊问题领域的努力,也可能鼓励人们赞同某些并无可靠根据的理论。当然,作为一种规律,科学研究中决定采取或放弃一个特定的假设或理论,将强烈地受到认知价值或准则的影响,这反映在他们坚持某种方法论程序的标准上。
正是在构成研究行为的重要的诱导因素这个问题上,价值评价与科学研究相关联。因此,必须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科学史解释科学研究行为时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