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化学名人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对原子结构模型人们经历了以下的演变过程: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形成中性原子。俗称“枣糕式”模型。
 罗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象行星围绕太阳运转。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路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现代,又提出了,电子云模型等。
道尔顿
       汤姆生
罗瑟福
        玻尔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门捷列夫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100年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元素不断地被发现。到1869年,人们已经知道了63种元素,并积累了不少关于这些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资料。人们产生了整理和概括这些感性材料的迫切要求。
    1869年,门捷列夫在分析了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并从整体上对元素的性质与相对原子质量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概括,从而成功的对元素进行了科学分类。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元素(以及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元素周期律。他还根据元素周期律绘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他预言了和硼、铝、硅性质相似的未知元素的存在,即是以后发现的钪、镓、锗元素,并为这些元素在周期表里留下了空位。他在元素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地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人工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了一个意义非常重大的现象,即人工放射性。当他们在研究铝受a粒子轰击所引起的核反应时发现,在这个核反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