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重回亚马逊丛林.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回亚马逊丛林.doc

上传人:omfadaz599 2015/9/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回亚马逊丛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回亚马逊丛林
2008年8月,带领万科董事长王石等一行7人,我重新回到亚马逊原始森林那个曾经生活和进行生态学研究19个月的Nourages生态站。
1991年4月,那时我不还满二十七岁,作为法国居里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第一次进入位于法属圭亚那的亚马逊热带雨林研究灵长类动物的行为生态及其与植物的协同进化关系。并且一待就是7个月。1992年7月,我第二次进入亚马逊丛林。这一次整整十二个月没出这片热带雨林。两次丛林中的科考和野外研究,成就了我的博士论文以及5篇科研文章。博士论文获得法国居里大学的“优秀”,5篇科研论文则为我后来的科研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时光如梭,15年一挥间,我从当年的博士研究生成长为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王石先生,并带他和另外6位朋友造访位于亚马逊原始丛林中的努里格生态站。
应该说,努里格不是一个普通名词,它是二百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部落的名字。自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欧洲白人侵入这个世界,先是用刀枪和猎狗直接屠杀了大批印第安人,随后他们传播的疾病更使得一个个土著部落逐渐地销声匿迹,其中就包括努里格。于是乎,不知是为了怀旧的纪念还是出于伤感的反省,生态站就起了这个名字。在生态站附近的山洞里,我见过努里格印第安人曾经用过的泥瓦罐;在溪流旁的石头上,迄今还清晰地保留着逝者磨石器的痕迹。值得庆幸的是人类毕竟在进步,努里格的生存地终于进化成为一个祥和的地方,动植物和谐地共存,现代人与大自然相互尊重、融为一体。
由于避免了一切外界的干扰和破坏,加之拥有现代化的野外研究设备,生态站建立后的十年当中吸引了二十多个国家的科研工作者前来从事热带生态学研究。同时,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生态站,努里格的管理和科学研究也充满了新思想。
在法属圭亚那首府卡宴,我们乘坐两个直升飞机,直奔努里格。飞行在茂密的丛林之上,心旷神怡,飘然若仙。亚马逊丛林中的河道蜿蜿蜒蜒,就像一条巨蟒,游弋在漫无边际绿色的海洋。突然,前边出现了一片乌云,其实是不大的一片,驾驶员竟然也不躲避,直接驶入云中。立刻,直升飞机被笼罩在噼里啪啦的雨点之中。短短的几分钟,我们就从雨点中钻了出来,似乎就在直升飞机前面,竟然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大约半小时光景,直升飞机徐徐降落在生态站的空地上。第一个迎上来的是我的老朋友—当地土著撒拉马干人维牟。说起撒拉马干人,绕不开南美洲的近代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白人带来的刀枪、猎犬和传染病导致一个又一个印第安部落销声匿迹。当地印第安土著人数量骤减,而欧洲入侵的殖民者又需要奴隶到植物园和金矿上干活,于是后者便从非洲掠了许多黑人到南美充当劳工,撒拉马干丛林黑人就是其中的一族。今天的撒拉马干人已经无从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非洲的哪一个国家,也不了解他们最早是在什么时候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惟一知道并引以为自豪的是这些先人不甘心作奴隶而从殖民者的庄园里跑入莽莽的原始丛林,流落和发展成南美大陆新的
“土著”居民。撒拉马干丛林黑人没有文字,但却有本民族的语言,听起来似乎象是变形和简化的英语,他们的历史便是靠着一代代的口碑相传记录到今天。我当年在生态站做研究的时候,维牟和他的哥哥戴斯牟就在生态站打工,帮助做一些开船、运输、建木房子、清理森林里的障碍之类的工作。没想到,十五年过去了,他依旧在此工作。
除了老朋友维牟,生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