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中国古代史试卷A.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古代史试卷A.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8/11/14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代史试卷A.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08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历史学系院(系、部) 历史学专业 08 级《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名词解释(40分,每题5分)
1、和亲政策
2、士家制度
3、王莽改制
4、稷下学宫
5、推恩令
6、北魏均田制
7、今古文经
8、《齐民要术》
二、简答题(30分,每题15分)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魏晋门阀制度形成的标志。
三、论述题(30分)
请结合史实,试比较秦皇汉武的功过。
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40分,每题5分)
1、和亲政策
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的政策。秦汉之际,居住在北方的匈奴族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不断骚扰汉边。刘邦曾亲率大军往击匈奴,结果战败,遂采用娄敬建议,与匈奴结“和亲之约”。汉把宗室女作为公主嫁给单于为阏氏,每年奉送给匈奴大量的絮、缯、酒、米等物品,并与匈奴进行贸易。汉初实行和亲,对缓和汉匈关系和休养生息起到了一定作用。以后和亲政策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2、士家制度
魏晋时期,兵士及其家庭称为士家,亦称兵户。东汉末年,战争频繁,各割据军事集团加强对士兵的控制,把他们的家属集中起来,和士兵一起另行编定户籍,称为士家。士家不准改行转业;婚配只能限于同类,不准与平民通婚;士家的子女称为“士息”、“士女”,兄终弟及,父死子承,世代为兵。士家未征召入伍时从事屯田,具有兵家、屯田客双重身份,他们的社会地位略高于奴婢而低于平民。士家制度是一种人身依附性较强的世兵制度。
3、王莽改制
西汉后期社会矛盾激化,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统治集团采取换马政策,由外戚王莽主持政权,进行改制。他禁止土地买卖,改奴婢为私属,实行五均六筦,改革官制,变易地名,并多次改易币值。但由于积重难返等等原因,改制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更加计划了矛盾,终于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4、稷下学宫
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在学术上强调百家争鸣,对各家学派都不加限制,学生多至数千人,不仅为齐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也是百家争鸣的一个重要园地。
5、推恩令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规定王国除嫡长子继承王国外,其别子也可根据中央王朝的恩准,在中央王朝的主持下分得王国土地为侯国,史称推恩令。
6、北魏均田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1)男子15岁以上,授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耕牛每头受露田三十亩,一户限四头。授田视轮休需要加倍或再加倍。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2)男子授桑田20亩。桑田世业,不必还给国家,可传给子孙,可卖其多余,也可买其不足部分。产麻地男子授麻田10亩,妇人5亩,年老及身死后还田。北齐、北周、隋、唐都曾沿用均田制,具体办法有所变更。
7、今古文经
经学是研究和阐释儒家经典的学问。今文经学是指用汉代文字“隶书”所记录的经典,而古文经学则是用先秦文字“篆书”抄写的经典,因文字时代不同,故名。二者的区别并在于记载文字的不同,而在于对五经的解释和治学方法的不同,前者注重微言大义,后者强调章句训诂。
8、《齐民要术》
北魏末年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系统总结了六世纪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