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传单年制.ppt

格式:ppt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单年制.ppt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5/9/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单年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附一儿科林洁英
一、概述
1. 定义
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特征。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
Epstein和Barr于1964年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细胞培养中最早发现
疱疹病毒属,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具有潜伏及转化特征
5种抗原成分
抗原antigen 抗体antibody
EB病毒核抗原(EBNA) 在疾病早期出现,并长期存在
膜抗原(MA) 抗膜抗体是病毒的中和抗体,
其高峰出现虽然较晚,但以后可
持续终生
早期抗原(EA) 在疾病的急性期有80%的阳性率病
壳抗原(VCA) IgM 抗体急性期阳性率最高,急性
期可首先出现,并很快达高滴定度,
是传单患者急性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以后在数周内消失。IgG抗体在发病
两星期达高峰,以后以低水平存在持
续终生,虽不能作为近期感染指标,
但可用作流行病学调查。
淋巴细胞决定抗原(LYDMA)
流行病学
散发,全年均有发病,秋末至初春为多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唾液传播,偶尔输血感染
感染类型:
增殖性感染:
6岁以下小儿得病后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感染;
15岁以上则多呈典型传单症状
非增殖性感染:潜伏感染→引起细胞转化→恶性转化
发病机制
唾液
EB 咽喉部淋巴组织
病毒淋巴结良性增生
B细胞 T细胞(TCL)
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以及病毒对细胞的直接损害等
病理
淋巴细胞的良性增生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征。
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
各个重要脏器均可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浸润及局限性坏死病灶。
脾脏特征
临床表现
潜伏期5-15天。一般前驱症状,典型表现:
发热:~40℃,中毒症状轻
咽峡炎:80%以上,充血、肿胀,白色渗出物,伪膜形成。伴有咽痛。
淋巴结肿大:70%以上。普遍受累,颈部最常见,质中,无粘连及明显压痛
肝脾肿大:约20~62%,肝功损害,脾易破裂
皮疹:约10%,呈多形性,多见于躯干。
其他:眼睑肿胀,其他脏器损害表现。
R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