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
质
学
实
习
报
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班级:土管10-1班
姓名:侯晓飞
学号:20104814
任课教师:郑子成
前言
由于资源环境学院刚刚搬迁至成都温江校区不久,同学们对温江周围附近的地形地貌很是陌生,然而身为土地规划者的接班人,我们土管专业的学生有责任对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貌有所了解和认识,对该地区农民对土地的利用情况加以考察,不仅如此,还要将所学知识跟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一些工程建设和土地利用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于是在2011年12月29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三个班级同学在郑子成、吴德勇两位老师的辛勤带领下对温江周边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地质学野外实习。这次的实习路线是校门口——金马河大桥——都江堰——映秀——都江村,老师在每一个地方都精心为大家选取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地貌让大家观察识别,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答疑和同学们的亲身实践经历,同学们充分了解了各地区的地貌特点和差异,并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实习目地。
一、实习目标:
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根本教学环节,同学们通过这次实习,要求能够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钻研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体会,融入和贯彻,为学习土壤学和土地管理学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11年12月29日
三、实习路线:校门口——金马河大桥——都江堰——映秀——都江村
四、实习工具:铁榔头、盐酸
五、指导老师:郑子成老师、吴德勇老师
六、实习要求:
深入认识和了解温江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地质地貌所属类型、形成原因和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
能够清楚明白地质地貌与生产利用的关系,以及某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和防御措施。
七、实习内容
金马河大桥站
金马河地理位置
金马河上起都江堰的青城大桥,下至新津红岩子,,流经都江堰、温江、崇州、双流、新津5区(市)县,是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主要排洪河道。它的河床宽窄不均,最宽处1010m,一般为300~600m;河床甚浅,横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变幅大,最大的洪峰流量可为6600m3/S,而最枯流量仅仅只有5m3/S。金马河的地势开阔平坦,河水携带固体物质的能力较低,致使年均约900万吨的推移质和悬移质沿河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岔濠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河床左右摆动不定。金马河是一条宽、浅、散、弯的典型平原游荡性河。
2 、金马河地质地貌概况
我们到达的第一站就是金马河,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下汽车后就一直踩着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走下来的。这么多鹅卵石就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仔细观察和辨别后,我们发现这些鹅卵石大部分为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高的鹅卵石。用力用铁锤将石头敲开,发现岩石颜色大部分呈白色,灰白色,有云母存在。由此我们初步判断其岩石性质为岩浆岩。但是通常来说,河流两岸的堆积物应该为沉积岩,金马河的岩石却为岩浆岩,这让我很是疑惑,后来带队的吴老师解释说这是由于岩石倒置所形成的。
站在金马河的河漫滩上,我举目望去,发现冬季的金马河河流水流量甚小,河心滩很明显地显现出。可见河心滩枯水期常露出水面,是在水流变缓的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的,洪水期可嘘嘘往下游移动。当河心滩不断淤高增宽,高出平水位,就成江心洲。而我脚下站在金马河的河漫滩上,这河漫滩是河床长期侧向移动与河流中骑行泛滥的产物。
有河漫滩的存在,多半就伴随着河流阶地的出现。其实,当时距离我们不远处,就是金马河的一级阶地。阶地的形成是因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阶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气候的变化;构造运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据观察,金马河的阶地是一级阶地,因此阶地形成较晚。阶地的阶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积物组成,因此属堆积阶地。
3、金马河自身特点
(1)金马河河道蜿蜒弯曲呈“蛇”形状,水流经河弯时,一方面接冲击凹岸边坡,并形成环状水流,该水流不断向下侵蚀河床,松动的砂砾石被上升水流扬起抛弃在凸岸一侧,形成滩地,凹岸后退,凸岸前移,使河道弯曲度加大,;另一方面在水头损失(△H)相同的条件下,弯曲河道中河水的流程(△S)较之顺直河道更长,前者的水力坡度(J=△H/△S)更小,使得弯曲河道的河水流速不大。
(2)金马河河道宽窄不均,必将影响河水的运动。河水在河床宽度交替变换中流动时,其水流的流态(层流、紊流)发生相应的转换;在河道宽阔段,
水层较薄,受固体边壁制约更明显,则流动缓慢,相反地,在狭窄地段,河水流动相对较快。
(3)由于洪水对金马河河床的不均匀冲刷和无序地乱采河中砂石,导致如今的金马河河床起伏不平,坑滩相间,加大了床面粗糙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