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doc

上传人:cjrl214 2018/11/15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年12 月 1日起实施,那么制定和修定这部法律的背景和主要目的是什么?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建国以来,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环境和卫生状况,实行妇女儿童保健,防治传染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预防保健工作还不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2003 年抗击“非典”斗争,也暴露出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救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薄弱。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等。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的法律制度建设,我国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以着力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有效整合卫生资源,增加政府对传染病防治事业的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制定这一法律的根本目的有两个:
一是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这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传染病的防治重在预防。预防指在传染病发生前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或者避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在传染病防治的报告、治疗、控制等各个环节始终贯穿
“预防为主”这条主线,防止传染病疫情扩散蔓延。例如:设定了传染病监测制度,以提高预防传染病的监测预警能力。规定对早期发现的散发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治疗,防止传染病扩散,强化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疫情监测,防止医院内感染等方面的责任。控制、指在传染病发生后及时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消除各种传播因素,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保护易感人群,使疫情不再继续蔓延。消除则是指某种传染病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一定时间的监测不再出现。虽然发生这种传染病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可以认为,在这一范围内,该传染病已被消除。这是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制定传染病防治法的第二个目的是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传染病的防治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染病防治法是卫生法律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为根本目标的。它直接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安全。人人享有健康的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公共卫生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共卫生的发展水平,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2004年12 月1日实施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2法》比起原来的《传染病防治法》有什么特点?
与1989 年制订的第一个《传染病防治法》相比,新法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是非典、禽流感列入乙类,但按甲类传染病对待。我国现行传染病防治法将3种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并分为甲、乙、丙三类。2003 年我国发生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近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周边国家发生了禽流感,引起了社会对这两种新型传染病的关注。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将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乙类传染病,使列入法律的法定传染病达到37种,乙类传染病经国务院卫生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可以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非典、炭疽中的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