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新时代面对面》十至十一部分.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时代面对面》十至十一部分.doc

上传人:plm860108 2018/11/15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时代面对面》十至十一部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时代面对面》⑩
一枝一叶总关情——如何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
2017年国庆刚过,一部名为《十八洞村》的电影上映,影片将湘西一个苗族小山寨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带入了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十八洞村人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以不服输、不畏难的精神苦干实干,成功甩掉了贫困帽子,成为全国精准脱贫典型。可以说,正是一个个像十八洞村这样的脱贫故事,汇成了一曲人类历史上战胜贫困的壮丽凯歌。
决胜脱贫攻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社会建设的一个缩影。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对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党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以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推进社会建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万多字的报告提到“人民”的次数多达203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的不改初心和真挚情怀,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和人民始终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鱼和水”“舟和水”“学生和老师”“公仆和主人”……这些都是党和人民血肉相连、不可分离的生动写照。新的历史条件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到改革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为了人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全部奋斗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进力量。进入新时代,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为人民谋幸福。
依靠人民。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回顾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紧要关头,总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成果共享。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坚持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这对坚持共享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既要坚持发展,做大“蛋糕”,也要让发展更有温度,努力分好“蛋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微言
◆进入新时代,不仅要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在新征程中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实现全面小康“不让一个掉队”,共享发展成果“一个都不能少”。
◆改革和发展,就是要让人民受益,没有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改革发展就没有意义。
◆养老问题,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让老年人老有所养,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政府的责任。
二 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小厕所,大民生。2015年以来,一场“厕所革命”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从景区到全域,从城市到农村,从数量到质量……截至2017年10月,,广大群众和游客普遍叫好。“厕所革命”的显著成效,不仅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也成为近年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突出亮点。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抓住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食品安全等与人民利益最密切的民生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要求,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抓住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努力加以解决,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