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恒大上市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恒大上市分析.docx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8/11/16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恒大上市分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恒大上市
    2006年3月,许家印携手美林、高盛、瑞信三家保荐机构,开始谋划海外上市。而此时的恒大,只是偏居广州一隅的区域性开发商,许家印和投行们开始筹划,如何才能在短期内快速“催熟”恒大,使其晋身大型地产商之列。
    在香港,土地储备是投资者对国内地产开发商持续经营能力与估值评判的重要指标。这种特殊的房地产行业估值方法,为恒大迅速做大市值赴港上市,提供了一条可以复制的路径。许家印和外资大行们将“宝”押在了“土地”上,开始了豪赌上市的“重组、融资、拿地、提升业绩、上市”五步曲。
借投行之力“催熟”恒大,押全副身家豪赌上市
    红筹上市重组:抢跑10号文
恒大要在短期内增加土地储备,做大规模,首当其冲需要的是资本的支持,上市前引入战略投资者是一条普遍采用的路径。而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讲,投资前首先就是要考虑如何退出的问题,红筹架构的打造是其成功入驻的第一步。通过重组,将境内资产转移至境外,打造境外上市架构,为上市前引入战略投资者做准备。首次上市招股书显示,恒大于2006年6月启动上市重组。
重组第一步:境内股权转让,资产归至恒大实业名下。
    重组第一步:许家印快速突击处理交叉持股的情况,通过集团内部股权转让的方式,将旗下的拟上市资产,即从事地产和物业管理业务的各子公司股权集中归至一系列广州注册的子公司(“三层子公司”)名下,并再将该系列广州公司股权归至恒大实业名下。招股书显示,在此步骤中,一系列股权转让均以各子公司注册资本,即股权成本价进行转让。
重组第二步:外资收购境内股权,注入上市主体。
     将境内资产集中归至恒大实业之后,接下来进行红筹上市的关键一步:将境内资产注入境外上市主体。为适应赴港上市需要,2006年6月26日,许家印分别在英属维京群岛和开曼群岛注册安基(BVI)有限公司(简称“安基”)和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前者作为中介控股公司、直接持有国内各子公司的股权,后者作为上市主体,为旗下所有营运及项目子公司的最终控股公司。
    招股书显示,继6月26日注册成立安基之后,安基从恒大实业手中收购各子公司的全部股本权益(均为广州注册的企业),收购价按照收购时对各个目标公司进行的估值厘定。招股书显示,仅在安基成立两日之后,即2006年6月28日,一系列股权转让就得到了主管审批机构-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的批准。外资大行布局之环环相扣和许家印在当地的公关能力可见一斑。至此,恒大在国内的各子公司被注入境外注册的中介控股公司-安基,上述三层子公司也正式转型成为外商独资企业,成功抢跑10号文。
上市前巨额融资,摆下赌局
优先股融资,引入金融投资者。
为保障自身权益,投行们上市前投资一般均以贷款、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等形式进行,对恒大的投资也不例外。
 
    2006年11月29日,。同时,将法定股本由5万美元增加至5000万美元,,为引入战略投资者做好准备。
    同日,恒大向鑫鑫BVI(由许家印全资持有)(未缴款),加上之前恒大成立之时向鑫鑫BVI发行的1万股,此时,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