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 11 章物料需求计划(MRP)与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第 11 章物料需求计划(MRP)与制造资源
计划(MRPⅡ)
本章关键词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MRP) Planning,ERP)
制造资源计划计划(Manufacturing 独立需求(Independent Demand)
Resource Planning,MRPⅡ) 相关需求(Dependent Demand)
互联网资料
.
MRPII 系统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一个完整而详尽的计划,可使企业内各部门的活
动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整体,这样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MRPII 系统在国内外
20 多年应用中,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到了二十世纪 90 年代,又
出现了 ERP 的概念,进一步发展了 MRPII 的理论和方法。
MRP 和 MRPII 的发展概述
初期的 MRP,是以库存管理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工具。而二十世纪 80 年代发展起
来的 MRPⅡ,已经延伸为制造资源计划,它进一步从市场预测、生产计划、物料需求、库
存控制、车间控制延伸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及有关的所有财务活动中,从而为
制造业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思想、处理逻辑和有效的信息处理手段。到了二十世纪 90 年代,
又出现了 ERP 的概念,进一步发展了 MRPⅡ的理论和方法。总的来说,MRPⅡ/ERP 的发
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 20 世纪 40 年代的库存控制订货点法
● 60 年代的时段式 MRP
● 70 年代的闭环 MRP
● 80 年代的 MRPⅡ
● 90 年代的 ERP
11-1
第 11 章物料需求计划(MRP)与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订货点法
早在四十年代初期,西方经济学家就提出了订货点方法的理论,并将其用于企业的库存
管理。订货点方法的理论基础比较简单,它是以下条件为假设的:
●对各种物料的需求是相互独立的
●物料的需求是连续发生的
●订货提前期是已知的和固定的
●库存被消耗后,应被重新填满
依据订货点理论,又派生出许多方法,如“固定订货法”、“双箱法”、“固定期间法”等
等,这些方法尽管形式不同,但其实质都是基于“库存补充原则”。
订货点法是根据历史记录和经验来估测未来的物料需求,比较适用于物料需求量稳定均
衡情况。其局限性和缺点是不能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要的时间来订货,因此对需求的判断常
常发生失误,而造成库存积压,物料短缺,库存不平衡等后果。订货点法还无法预测未来需
求的发生。
时段式 MRP(基本 MRP,MRP)
订货点法虽然有上述严重不足和局限,但直到 20 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还一直被广泛使用,
直至 MRP 方法的出现。时段式 MRP 是在解决订货点法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订货
点法的区别在于三个方面:
①通过产品结构将所有物料需求联系起来
引入反映产品结构的物料清单(BOM),较好解决了库存管理和生产控制中的难题,即
按时按量得到所需的物料。
②将物料需求区分为独立需求和非独立需求并分别加以处理
③对物料的库存状态数据引入了时间分段的概念,使所有的库存状态数据都于具体时
间联系起来。
时段式 MRP 的前提和假设是:
●有一个主生产计划
●每项物料有独立的物料代码
●通过物料代码表示的 BOM
●完整、准确、统一的库存记录
●需确定每一种参与 MRP 运算的物料的订货提前期
●所有参与 MRP 的物料都应进行监控(在仓库中)
●子项的需求都要在父项的订货下达时发生
●物料消耗过程是间断的
●每个物料的加工过程是相对独立
时段式 MRP 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产品结构所确定的物料间的层次与相互从属关系,以
完工日期为计划基准,按制造或采购提前期不同倒排计划,确定物料清单上所有物料的需求
时间和订货时间(即对制造件来说是确定开始生产时间,对采购件来说是确定开始采购时
间)。
时段式 MRP 的基本任务是: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料(原材料、
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根据物料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确定其开始
生产(订货)的时间。
时段式 MRP 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然而,要正确编制零件
11-2
第 11 章物料需求计划(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