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辛弃疾词(一).ppt

格式:ppt   大小:198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辛弃疾词(一).ppt

上传人:小枷 2018/11/16 文件大小:19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辛弃疾词(一).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辛弃疾词(一)
授课人:张春义
嘉兴学院中文系
一、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一)英雄的才情将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详见教材)
(二)“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详见教材)
(三)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详见教材)
二、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一)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唐五代以来,词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主要类型的抒情主人公,即唐五代时的红粉佳人、北宋时的失意文人和南渡初年的苦闷志士。辛弃疾横刀跃马登上词坛,又拓展出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1、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诩,渴望成就英雄的伟业,成为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如《满江红》《南乡子》等)。在唐宋词史上,没有谁像辛弃疾这样钟情、崇拜英雄,抒写英雄的精神个性。苏轼也曾向往周瑜,但他在赤壁缅怀英雄时,想到的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那是文士常有的感伤;而辛弃疾凭吊赤壁时,是“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霜天晓角·赤壁》),则显露出英雄壮士的本色。同一环境的不同情绪体验,反映出主体不同的气质。
苏、辛英雄词的比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人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苏词所写的历史人物,多属雄姿英发、风流倜傥的英雄,一般不注重英雄的精神个性,带有浓郁的浪漫气息和文士式的抒情色彩;辛词所采摭的历史人物,多属奇伟英豪、金戈铁马的英雄,所创造的自我形象也具有虎啸风生、慷慨悲歌的气概。
(2)风格同是豪放,苏词豪中显旷,辛词豪中呈郁。苏词清旷,辛词沉郁;苏词疏宕,辛词雄浑。苏词高逸旷远,辛词昂扬奋发;苏词雄姿英发,辛词雄深雅健。
2、英雄形象的使命感
英雄的历史使命,是为民族的事业而奋斗终生。辛弃疾的使命感异常强烈而执着(如《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满江红》等)。即使是仕途失意,落魄闲居,也难忘他的历史使命,时刻思念着故国江山。虽华发苍颜,但壮心不已(如《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3、英雄形象的阶段性特征
辛词有意“要写行藏入笑林”,注重从人物的行为活动中展现抒情人物的心态情感和个性形象。因此其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而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征。
(1)少年辛弃疾,是沙场点兵的将帅执戈横槊的英雄,气势豪迈,虎啸风生,如《念奴娇》“少年横槊”、《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等。
(2)进入中年后,经历了人世的危机和宦海浮沉,已无法点兵沙场,只能在落日楼头,摩挲抚剑,面对友人,弹铗悲歌(如《满江红》),当年叱咤风云的少年将帅变成了失路英雄(如《鹧鸪天》《定风波》)。被迫退隐以后,又变为手不离杯的醉翁、抱瓮灌园的村叟。
(3)到了暮年晚景,虽仍执着于功名事业,但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狂傲与乐观,而常常陷入失望之中(如《水调歌头》《鹧鸪天》《蓦山溪》)。
稼轩词所展示的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丰满的英雄形象。
(二)心灵世界的拓展
辛弃疾对词的心灵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作为英雄壮士,辛弃疾的心态,既不同于晏、欧诸人的从容平和,苏轼的超然旷达,秦、周等人的悲戚哀怨,也不同于南渡志士悲愤渐平之后的失望消沉,而常常是豪情激扬(如《贺新郎· 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玉楼春》《水调歌头》《江神子·和人韵》等),激烈难平的怨愤,高度深沉的压抑,飞动跳荡的生命***,构成了辛弃疾独特的生命情怀。
1、表达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抒写英雄失路的无限焦虑
南渡词人的情感世界已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辛弃疾继承并弘扬了这一创作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如: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
情感由个体人生苦闷向深广的民族社会忧患提升,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曲折性。采用直抒胸臆的赋笔,借典故抒情和叙事的手法,深度开掘了词体的抒情功能和叙事功能。
2、不满南宋朝廷的偏安政策,批判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