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bjy0415 2018/11/19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中国这样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社会里,身为政治学子的我,为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了研读。读书笔记总结如下:
本《手稿》的结构由一个序言和三个手稿组成。
第一手稿:前三章分析了工资、资本、资本利润、地租及其收入来源,揭示了工人是如何降为最贱的商品(无论是增加工业数量从而增加工人数量,还是同一数量的工业生产更多的产品,最终的发展,都会导致劳动产品生产过剩,致使工人工资下降,失去工作,甚至于生活贫困、生存困难),还揭示了国民经济学的虚伪(“国民经济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把理解劳动和资本分离的钥匙”因为它是从私有财产为出发点的),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揭示了劳动和资本对立的经济来源(就是资本、地租、劳动三者的分离,而“资本、地租和劳动三者的分离对工人来说是致命的”)
异化劳动是第一手稿的核心思想,也是整个手稿的核心思想,我对这一章做了认真阅读、思考,并作此笔记:
异化劳动的概念最早并不是马克思提出的,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却有着重要贡献。作为异化劳动概念的前提,马克思首先对于“当前的经济事实”进行了批判分析“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力量和数量就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他就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不仅生产商品,它还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他在手稿中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所表述的不是劳动的对象化,而是劳动的异化。
异化劳动的概念,我的王维先老师作了很好的解释,定义如下:“劳动由人自有自觉的活动,转化为排挤人、支配人或者是压迫人的外在力量。”
马克思具体考察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表现:
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产品相异化。这种异化的表现是“劳动所生产的的对象,及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劳动者同他的劳动过程本身相异化。我们说,劳动产品只是劳动的结果,但是劳动过程本身是劳动产品的根源。这种异化表现在
“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
劳动者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真正本质在于劳动,劳动是人最根本的生命活动,是人区别动物的东西,但由于劳动变成了异化劳动,造成了“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人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没有社会性了。
人与人相异化。意思是“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这是人同他的产品、他的劳动过程、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本质就是“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
四、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是对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工资是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而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即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劳动是有问题的,是异化的劳动,也就是私有财产的本质来历,但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却把私有财产当作真理,采用非历史的态度。当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带有抽象色彩、人本主义色彩等
五、在我国现代社会,存在好多异化现象,其一是劳动异化,现在劳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