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浅论《思痛录》及其反思意识.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论《思痛录》及其反思意识.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8/11/20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论《思痛录》及其反思意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论《思痛录》及其反思意识摘要:韦君宜的《思痛录》作为90年代出版的知识分子的回忆录,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同时对自己在历史中尤其历次“运动”中的表现进行了深深地反思,其广度和深度也是空前的。本文试从《思痛录》本身,揭示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对一段不平凡历史的忏悔和反思。关键词:回忆反思运动认识自己真实一、《思痛录》的作者简介及内容(一)作者简介韦君宜,原名魏蓁一,1917年10月26日生于北京。女。作家,清华大学肄业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新华社《中国青年》杂志编辑,晋绥《中国青年》分版主编。建国后,历任《中国青年》总编辑,《文艺学****主编,作家出版社总编辑,《文艺学****主编,作家出版社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社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文学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2002年1月26日12时33分在协和医院病逝,享年85岁。《思痛录》是其封笔之作。(二)作品内容简介《思痛录》是韦君宜写的回忆录,叙述了几十年前所经历的一幕幕悲剧和闹剧,但没有点明归位神圣在主宰、操纵着这些悲剧和闹剧。它讲到延安时期的“抢救失足者”,“解放初期有那么一点点运动”,后来“‘反右倾运动’是反谁”,“‘大跃进’要改变中国面貌”,也有一些事件强调作者的眼光和角度。从延安抢救失足者、三反五反、胡风案、反右派、大跃进、反右倾,一直说到文革,千种折腾,万般荒谬,集于一书。她原来是为着崇高的理想投身革命,却痛感无法在革命的秩序中保持做人的起码操守,把以革命面貌出现的专制主义对知识分子人格的扭曲解剖的淋漓尽致。二、作者独到的写作视角这本书牵涉内容之广,从延安时期的“抢救运动”开始,直至全国范围的“文革”结束,历时四十年。无数错杂纷纭的事件,都通过作者本人这根主轴旋转展现,第一人称,第一视角,平安至极,简洁至极,亲切至极。我想,像这样一种朋友谈心似的叙述方式,会让我们这些离历史时代很久远的年轻读者也有一种亲历其境的感受。(一)这是一部说真话的回忆录说自己知道的事实,是韦君宜对自己的要求。在诸多回忆录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却很少。作者在书里尽量说事儿,讲述简单清楚,比如说到右派,她写这些右派原来是怎样的人,他们是如何当上右派的,当了右派之后的生活或者结果又是怎样的。文章中没有过多的控诉的泪水和对世事的感慨,韦君宜说:“我只是说事实,只把事件一件件摆出来。”(二)历史的真实内幕韦君宜不仅仅是为了讨论问题,我们从她的书里也能够了解到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想法和做法。她让我们看到作为一个普通人,和大多数人想法差不多的人,是如何在运动中受害,同时又自觉不自觉的害了别人。在延安时,韦君宜的丈夫杨述被组织上定为特务,她觉得自己的信念有崩塌的感觉,为了在运动中“过关”,她劝杨述“坦白”自己未有的罪行,说“形势非叫你坦白不可,你就坦白了吧”。如果光是这样为形势所迫交代自己也就罢了,可形势还会要求你为了党为了国家诸如此类的理由去批别人,否则可能是自身难保。韦君宜看到了自己是受害者的同时也在害人“在当编辑,编造这些谎话,诬陷我的同学,朋友和同志,以帮助作者胡说八道作为我的‘任务’”。实际上,大多数人在当时都是那样做的。(四)作者与众不同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批判韦君宜是位老干部、高级干部。这个地位决定了他身兼被整者和整人者的双重地位。一般来说,写出自己如何挨整和挨整时的痛苦乃至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