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国外大城市郊区化的演变及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外大城市郊区化的演变及启示.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8/11/20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外大城市郊区化的演变及启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外大城市郊区化的演变及启示
一个城市的发展始终受到向心力与离心力的推动,这两种力量的对比与转换导致了城市发展出现的阶段性。郊区化(suburbanization)就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郊区化浪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新现象,也是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相继出现了郊区化现象,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就中外郊区化进行了对比分析,但没有系统地总结国外郊区化发展的相关经验和教训。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将来会有更多的大城市继续向郊区化阶段推进。所以,总结国外大城市郊区化发展的相关经验和教训,为我国郊区化的顺利发展提供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国外大城市郊区化的发展过程
根据国外大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来看,其郊区化发展是城市工业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市民环境意识增强等综合因素的结果。一般而言,国外大城市郊区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主要过程。首先是人口居住郊区化——“卧城”发展阶段。西方国家工业化后期出现了“大城市病”,导致了一些富有阶层迁往郊区居住,他们白天到市中心区上班,晚上回郊区休息居住,这种郊区特有的居住功能被形象地称之为“卧城”,这是大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次是工商业郊区化——半独立卫星城阶段。这是20世纪中叶,郊区提供大面积廉价的土地供迁出企业扩建或新建以及灵活、快速、安全的汽车运输迅速发展的结果。随着中心市区那些难以承受高昂地价和环境成本的工厂企业的外迁,促使与它们有联系的小厂也跟着外迁,从而掀起了工业郊区化浪潮。紧随其后的是市中心商业以超级市场或购物中心的形式向郊区和居民地带延伸其服务范围。随着中心城区工商业的郊区化,郊区“卧城”的规模、功能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郊区逐渐成为中产阶级工作、生活和居住的重要场所,但与中心城区仍具有紧密的联系和依赖关系。所以,原来功能比较单一的“卧城”开始演变为半独立性的卫星城镇。最后是服务业和办公场所郊区化——边缘城市阶段。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零售、旅馆、科技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性行业大规模向郊区扩张,交通通讯和网络技术超速发展以及高级住宅和办公楼郊区化发展的结果。半独立性的郊区卫星城镇高度产业化,城市功能多元化趋势明显增强,逐步演变成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边缘城市”,成为城市扩散进程中新的集聚中心和边缘经济增长极,双向吸纳着中心城区和农村居民来此就业居住。这一阶段属于城市郊区化的成熟阶段。
二国外大城市郊区化的经验和教训

(1)国外郊区化是内因与外因共同推动的结果
引起郊区化的内因主要是大城市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所导致的城市内部凝聚力的逐渐丧失。大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在形成初期具有极强的向心力,进而产生集聚—规模效应,但这种集聚是有限度的,当到达某一限度时,继续向城市中心区的集聚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指中心区出现交通拥挤、地价上涨、住房紧张、基础设施老化、教育资源短缺、犯罪率上升、环境恶化等等),城市增长开始由原来以集聚力为主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