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六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和重大理论成果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和重大理论成果
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学器物
资产阶级
维新思想
三民主义
学制度
新文化运动
学思想文化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理论
三个代表
走自己的路
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新时期理论探索
强国御侮、救亡图存
2、目的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抵抗派
1、背景
a、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但清政府依旧闭关自守,妄自尊大。
b、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c、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
d、鸦片战争惊醒了有识之士,使之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一、地主阶级
直接原因
A、主张:
B、表现:
C、地位:
设立译馆,翻译书籍《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林则徐
向西方学习,师以长技
林则徐
魏源
(2)魏源
A、编写著作:
B、主张:
C、意义: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
3、代表人物
4、“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历史意义:
A、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B、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C、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
5、“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局限性
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本质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藩篱,因此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其主张虽然是抵抗侵略,但又不能真正依靠人民群众。
2、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作的评论: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陈世镕;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陈澧;
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林昌彝。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新潮》 D、《青年杂志》
A
及时训练
1、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
A
3、19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直接原因是
4、林则徐之所以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他
①为了了解外国情况,翻译外文资料
②组织人员编写《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③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
④领导了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A
材料1:“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林则徐
材料2:“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
①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
②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的目的何在?
④从“师夷”的内容和“救亡”途径上看,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局限性?
③结合两则材料思考: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开眼看世界”)有何积极影响?
①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②停留在技术(器物)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御侮强国,维护封建统治。
,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改变中国的传统观念,启迪人们的思想。
。
“师夷长技以制夷”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响应。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如李鸿章说: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二)、“中体西用”--洋务派
回顾必修二相关内容:
1、洋务运动的背景
2、洋务运动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