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30年代小说(二)沈从文小说.ppt

格式:ppt   大小:331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30年代小说(二)沈从文小说.ppt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8/11/22 文件大小:3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30年代小说(二)沈从文小说.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沈从文小说三十年代小说(二)“京派”和“海派”“……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在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己亦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眼中跌落了。……”——鲁迅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中国文学从我看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廊庙文学,这就是已经走进主人家中,非帮主人的忙,就得帮主人的闲;与这相对的是(二)山林文学。唐诗即有此二种。如果用现代话讲起来,是“在朝”和“下野”。后面这一种虽然暂时无忙可帮,无闲可帮,但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如果既不能帮忙,又不能帮闲,那么,心里就甚是悲哀了。——,中国文化和政治的中心都移到了上海,诸多作家移居上海。但北京毕竟是文化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又经过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浓重的文化氛围为这些志趣相投的作家的重新集结,创造了很好的条件。2、京派的特色处于文化边缘的北京,远离政治的中心,这些作家又大多生活在大学校园里,大多拥有雍容高贵的气质,喜尚扎实稳健的文风,大多趋于保守,较少沾染社会上的商业气息和党派作风,较容易形成一种平和、恬静的创作心态,也郁积着浓厚的怀旧情绪。在文化边缘中能够甘于寂寞继续坚持创作的作家,大多是真正有志于文学事业的人,特别看重文学的独立价值,对于那些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政治功利性、党派性和商业性的倾向,都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态度,在内心里就与各种流行文学保持一定的距离。,如周作人、废名、俞平伯等;是与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有关的作家,如胡适、沈从文、梁实秋、凌叔华、孙大雨、梁宗岱等;是北京的高级知识分子和高校中的师生,如朱光潜、李健吾、林徽因、冯至、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萧乾、林庚、李长之等。京派的阵地《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等。京派的概念形成(时间、地点、性质);特色(追求纯文学价值、乡野天地、怀旧心态)成员(阵营)刊物(阵地)意义海派的阵营(广义)左翼文学;新感觉派文学;鸳鸯蝴蝶派文学:张恨水、张资平、叶灵凤、张爱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