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ALI/ARDS治疗指南解读复习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杨斌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尽管我国重症医学已有了长足发展,但对ALI/ARDS的认识和治疗状况尚不容乐观。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成人ALI/ARDS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共识,以期对成人ALI/ARDS诊断和治疗进行规范。
前言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将指南中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但需要说明的是推荐等级并不代表特别建议,而只是文献的支持程度。
推荐级别 A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B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C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 D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 E仅有IV级或V级研究结果支持研究文献的分级 I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II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 III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IV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V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指南背景
全世界对ARDS的认知不容乐观
2005年的研究显示,ALI/ARDS发病率分别在每年79/10万和59/10万。
严重感染时ALI/ARDS患病率可高达25%-50%,大量输血可达40%,多发性创伤达到11%-25%,而严重误吸时,患病率也可达9%-26%。
国际荟萃分析显示,ARDS患者的病死率在50%左右。中国上海市15家成人ICU, %。
ALI/ARDS的概念
ALI/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
ALI/ARDS诱发因素
包括①直接肺损伤因素:严重肺部感染,胃内容物吸入,肺挫伤,吸入有毒气体,淹溺、氧中毒等;②间接肺损伤因素:严重感染,严重的非胸部创伤,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量输血,体外循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ALI/ARDS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
ALI/ARDS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肺泡上皮和肺毛细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所致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由于肺泡水肿、肺泡塌陷导致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特别是肺内分流明显增加,从而产生严重的低氧血症。肺血管痉挛和肺微小血栓形成引发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