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网格员心得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65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格员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18/11/23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格员心得体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格员心得体会

篇一:网格化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网格化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为民、惠民、便民为宗旨,推行了社区(村)网格化管理,进行了社区(村)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进一步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水平,在社区(村)全面实施了“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模式,进一步理顺社区(村)管理机制,推进社区(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工作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建立管理网格情况
所谓网格化管理,就是将社区(村)划分若干个单元网格,并搭建信息化平台,以网格化的方式,来整合资源,形成横到边、纵到底,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方法,强化职能,提升服务,从而实现管理科学化和长效化。
二、建立管理网格内容
(一)划分社区(村)网格。
(二)搜集网格内容台账资料。
(三)构建网格信息平台
1、建立基础性台帐,掌握服务对象和工作资源。利用社区(村)现有的台账资料,完善各项基础信息。加强交流与协作,广泛搜集建立网格管理的相关工作资源,实现互通
有无,为构建网络信息平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社区(村)事务管理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加强网格化管理,将网格融入到社区信息平台之中,进行常态管理和维护。将社区(村)事务管理政务工作相关业务内容和网格片区的相关信息资料,输入管理信息系统对应的业务板块,构筑和整合了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了社区(村)信息共享。
三、网格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难题
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新生事物,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从开展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难题:
(一)认识不够全面深入。对于我们来说,网格化管理工作是一项新鲜事物,对其工作的定义、目的、方式、意义等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从个人的角度而言,还不能完全接受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因此在开展网格化工作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专业能力有所欠缺。作为社区(村)网格管理员,理应是在统一组织专业培训之后才上岗的,但是由于时间的紧迫性,我们并没能接受专业细致的网格化管理培训,只是粗略的了解了下网格化基本的构架,因此我们某种程度上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在网格化管理工作过程中不能做到游刃有余。
(三)现有台账资料的缺乏。网络化管理工作系统
平台中各项工作内容涉及面广,分工细致,现有的台账资料比较缺乏,需要花大力气去搜集、
整理,在一定程度上给网格化工作增加了难度。
2013年10月24日
篇二:社区网格员感想
社区网格员感想
时间如流水般从指间匆匆滑过,转眼间,我来到幸福社区已有一个多月的工作之日,一个有社会工作经验的我,对于网格员这也是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工作的内容、工作的对象、工作的要求都与之前经历的工作有很大的不同,但唯一相同之处“都是为民服务,一颗真诚之心,用微笑去感化”。
我所在的是幸福社区第10网格,该网格有居民546户,通过培训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但每新任一项工作都有所前期难度。第一周:社区领导为我们介绍了社区干部,熟悉社区环境,讲解工作细节及工作的职责。我们的邹主任为我们实地指出各网格划分区域的基本情况。第二周:在邹主任的安排下各网格员下基层到自己的管理区域信息收集,这才应征了老人们常说的“万事开头难”,而此时我第一道关口“进门难”,或许是国为社会人员的杂乱,居民的安全意识防范,使其工作难开展,比较辛苦、单调,有时还会被人误解,而我采用了“三顾茅庐”之法。
在一次入户采集博爱医院楼上的一户居民信息时,当居民开门我说明来意之后,他却回绝了我:“没听说过什么网格员,登记什么信息”。啪??的一声关门,被人拒之门外,当时我的心一落千丈。第二天我又去敲门,开门的是一位老奶奶,我再次说明了我的来意,并给她讲述我是怎样来这工作的,告诉了她我的户籍地,与她嘘寒问暖,但只因是她儿子在保管也未登记到他家的信息,最后老奶奶给了我他儿子的电话,我还是鼓足勇气给他打了一通电话他没接,我不死心就采取了发信息的方式与他沟通,到了周未他给我来电了并对我说:“小妹妹,看在你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上,我这才回重庆拿户口本的,对不起,之前户口没在大竹”。其实实践了也没那么难,反倒跨出了第一步还觉得自己挺有收获的,一种充实感、心里的愉悦感一拥而上。
在后面的工作日中我也发现了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涉及到基本民生的问题我都一无所知,都不能及时答复居民,比如:移迁、医保、社保、计划生育超生政策等等??对特殊人群、关怀对象、帮扶对象不够详细了解, 这都需要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做到入户走访、听民声、访民意、排民忧,尤其是各种社会居民人群的多样化、群众需求的多样化、矛盾的增加、群众利益的多元性,这都需要我们用多种化解矛盾的方法,维持社会的稳定。
通过这些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