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11/23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迅速变化,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为求生存和发展,企业的兼并与收购层出不穷。FI前为止,国际上经历了五次合并浪潮。1) “横向合并”浪潮(20世纪初叶)。工业革命发展的迅速,使得一些体系更有能力来支配生产资源,大公司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角。作坊并入企业,一些小企业消失,企业聚集成团,一些大型企业的崛起,这次合并的结果,形成了一些行业垄断。2) “纵向合并”浪潮(20世纪20年代)。随着市场和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经济联系口益复杂,相互依存和行业之间的制约越来越强,行业巨尖之间开始了联合与并购,投资银行尤其表现活跃。3) “多元合并”浪潮(20世纪60年代)。随着市场风险的加大和反垄断的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使企业家们更关注的是跨行业的兼并重组,以分散风险,规避管制。4) “融资合并”浪潮(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经济“停滞”暴露了大企业的综合症:官僚成群,机制僵硬,缺乏动力,绩效低下,多数的企业进入了毫无作为的时期。这个时候,华尔街上一些活跃的金融专家发现了这个情况,他们开始想办法融资,瞄准企业的弱点,收购这些公司,盈利后再出售这些公司。贸易公司为合并融资的目的,成为并购的第四次浪潮特性。5) 面向新经济的“战略合并”浪潮((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合并狂潮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中出现。:1) 为了完成公有制经济的“并购”,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资木主义工商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限制、利用。2) 为了落实“两权分离”的改革原则,改革开放后到1993年,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兼并。3) 93年至今,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让产权流动和重组”,清除企业合并的障碍。随着股份制企业的增多,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开始利用股市并购的优势。港澳资本和外资进入我国产权市场后,中国的并购开始演变成一个全球性的趋势,企业选择并购之路,的确是大势所趋。因此,对企业合并会计的研宄不仅具有教学研宄的意义,更重要的一方而,可以对实践中的企业合并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国也掀起了一股并购热。在中国,自1998年以来,合并的案例时常发生,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讨论再次成为焦点,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一企业不停的换股合并,讨论和争议也源源不断。无论在国内和国外,企业合并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更是理论和实践中最值得我们讨论和研究的。因此,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一方面在会计理论上可以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实务的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我国一直都存在争议。财政部在1996年发布《企业合并准则》征求意见稿,2006年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一企业合并》,而且很快就在上市公司内运用。新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必须满足这样的要求,同一控制下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采用购买法。不过,两种方法的存在,使企业可以在合并中选择对企业合并有优势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些企业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或金融手段来实现企业的S的来选择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然而,我国的企业正在加速增长,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后,各种形式的企业合并将会大规模的山现。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如果权益法核算取消,就会和多数企业的经济实质相冲突,例如中央控制的企业或一个企业的多个子公司合并。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权益结合法存在于我们的国家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我们也看到它的不足之处,尽量促进艽发展的规范。2企业合并会计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公司法规定,企业合并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按照法律程序变为一个公司的过程。会计上的定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为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从会计定义上看,企业之间是否形成合并关系看的是合并前后报告主体有没有改变。在交易或事项发生后,一方能对另一方的决策实施控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所以,控制权的变化是报告主题变化的实质。被合并的企业不再拥有法人资格,形成了企业合并,实质上也是控制权和报告主体的变化。®,指的是参与了合并的这些企业在合并的开始和后来都受到同一方或者相同多方最终控制,而II不是短吋间的控制。1) 实施控制的时间上面的要求,是说参与合并的各个企业,在合并前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被最终控制的一方控制。具体指的是,在企业合并前,参与合并的各方在最终控制方的控制吋间,一般都是在一年或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