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焦炉煤气脱硫制酸工程初步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焦炉煤气脱硫制酸工程初步设计.doc

上传人:799474576 2013/7/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焦炉煤气脱硫制酸工程初步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焦炉煤气脱硫制酸工程初步设计
消防专篇
焦炉煤气脱硫制酸工程初步设计
消防专篇
主管经理
:
副总工程师
:
设计经理
:
二○一○年八月
目录
1 设计依据 1
2 工程概述 2
3 爆炸和火灾危险特性及可能性分析 10
4 工艺 12
5 总图 13
6 建筑与结构 15
7 消防给水 17
8 电气 18
9 消防投资 20
10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
设计依据
国家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六号 2008年10月28日修订)
2)《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06号)
3)《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61号)
采用的主要标准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6)《焦化安全规程》(GB12710—2008)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8)《安全色》(GB2893-2008)
9)《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1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
11)《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
12)《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92)
1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GB50493-2009)
工程概述
建设工程性质、规模、内容
工程性质
工程名称:本项目河南省顺成集团煤焦有限公司焦炉煤气脱硫制酸工程
建设性质:技改
行业属性:焦化
生产性质:化工
生产规模:本项目处理煤气150000Nm3/h,生产硫酸(93%~98%)17500t/a。
工程用地:7500m2。
建设内容
本工程主要建设脱硫装置、制酸装置。
本工程主要产品为净化煤气及硫酸等产品。
本工程装置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见表2-1。
表2-1 装置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
序号
装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1
脱硫装置
脱硫塔、再生塔、碱槽、溶液槽、富液槽、循环脱硫液槽、酸汽冷凝器、蒸汽再沸器、贫富液换热器、贫液冷却器等。
2
制酸装置
焚烧炉、冷空气风机、燃烧空气风机、废热锅炉、SO2转化器、SCR反应器、过程气冷却器、酸冷却器、酸雾控制器、煤气增压机、酸循环中间槽、床间冷却器、WSA冷凝器、稀释空气风机、空气预热器、氨气化器、氨气/空气混合器、排污水槽、氨气/空气注入器、酸汽冷凝液槽。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1)脱硫装置
从现有为鼓冷工段来的煤气进入脱硫塔,脱硫塔两台并联操作,煤气自下而上与来自再生塔的贫液逆流接触,煤气中的H2S、HCN等酸性气体被吸收。
脱硫塔上部设有NaOH碱洗段,将剩余氨水蒸氨装置分解固定铵盐所需的40%%后,加入碱洗段内喷洒,进一步脱除煤气中的H2S,使塔后煤气中的H2S含量≤200mg/Nm3。脱硫后的煤气送往下一步用户。
吸收了酸性气体的脱硫富液进入富液槽,用富液泵抽出与再生塔塔底出来的热贫液换热后,进入再生塔再生;在再生塔内,富液与再生塔底上升的水蒸汽逆流接触,在真空状态下使H2S、HCN等酸性成分从富液解吸出来。
经再生塔解吸后生成的脱硫贫液,由贫液泵抽出,送经贫富液换热器换热和贫液冷却器冷却后进入脱硫塔循环使用。
再生塔顶出来的酸性气体经冷凝冷却器、分离器除水后,用真空泵将酸性气体送至制酸装置。
再生塔富液再生的热源全部来自外部蒸汽管网,在再生塔下部设置蒸汽再沸器,~。
)6盐类溶液送至已有焦油氨水分离单元剩余氨水槽。
脱硫系统消耗的KOH, 由油库送至本装置KOH溶液槽,然后用计量泵连续补充加入到脱硫液系统。
脱硫碱洗段消耗的NaOH,由油库来至本装置NaOH(40%)溶液槽,再由计量泵连续补充加入到碱洗段系统。主要工艺详见流程图2-1。
图2-1 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图2-1 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制酸装置
脱硫装置来的含有H2S的酸性气体进入制酸焚烧炉主烧嘴。在焚烧炉主烧嘴处,按化学反应计量比,与空气鼓风机送来的空气充分混合后,在1000~1050℃的温度下进行焚烧。酸汽中的H2S完全燃烧,转化为SO2;HCN及少量NH3、烃类等组分转化为氮氧化物、CO2和H2O。
焚烧后的高温过程气,经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