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历史高考试题中,问答题通过文字表达形式,能全面深入地考查学生再认和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是其它题型无法替代的,特别是近几年的命题者不断挖掘问答题题型潜力在命题技巧和设问方式上趋向完善和成熟,使问答题也从单一型走向综合型,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问答题的类型显得丰富多彩,能力考查的力度不断加大,这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但也成为了应试者失分颇多的题型,因此掌握此类题型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技巧,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一、问答题的结构
一般来说,一道完整的历史问答题,包含四种构题成分:
1、提示语: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题目中的,“简述”、“比较”、“概述”等等。根据这些解答的提示语可确定题型。
2、答项语: 即要求回答的内容的成分,如“情况”、“经过”、“内容”、“结果”等等。
 3、主干语(或中心语): 即指明答项内容的对象的成分,它提示答案围绕的中心和落脚点。
4、限定语: 限定解答内容或解答对象的时间、空间、角度、频率等等的成分。
二、问答题的分类
问答题的分类,首先确定分类的标准,同一题目,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划分的类型也不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标准:
答题形式:“大跨度、高概括题”和“小切口、深分析题”;
回答方式:叙述题、论述题、分析题、比较题、评价题;
创新程度(思维空间):封闭式、开放式;
答题内容: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
研究高考历史问答题的分类,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各类题型的特征的认识,找到有效的解题方法,以便于对症下药,还可使我们多一些判断命题走向的线索,减少复习的盲目性。
三、问答题的解题技巧
要答好问答题,必须掌握问答题的解题技巧,一般来说,历史问答题的答题技巧是通过以下历史问答题解题过程的“三步曲”体现的:
审题定位              构思拟纲             行文作答
第一步审题定位:
审题明意,这是答好问答题的重要前提和先决条件。如果审题出了偏差。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审题定位强调一个“准”字。因此要在以下两方面要下功夫:
1、划准构题成分,做到四审定
划准提示语,审定题目类型
划准答项语,审定求答项目
划主语准干,审定解答对象
划准限定语,审定限制条件
2.  审准与课本知识的关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
高考问答题的内容大多数依托课文,因此课本上有关的“蛛丝马迹”往往会是解题的重要依据。考生应尽可能把题目与课本知识对照,找出内在联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知识定位准确,审题定位这一步方告结束。
第二步构思拟纲:
一个较好的问答题答案,不仅取决于审题,还取决于构纲,构思拟纲是解题的中心环节。因为历史问答题一般跨度较大,内容多而复杂,考生如果想到哪就答到哪,往往会造成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丢三拉四的现象。构思拟纲能尽可能减少上述现象的出现,它虽花了一些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环节将对下一步的行文作答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构思拟纲要强调一个“精”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答案要精心设计,全面考虑。
在下笔之前,我们应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按题目的要示全面回忆,力求答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和基本观点全部到位。对答案要点进行精心设计和全盘考虑的同时,拟出提纲。
2、提纲要精炼简洁。
列提纲就如作文的打草稿,它对准确答题很有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