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情绪犯罪心理与矫治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情绪犯罪心理与矫治论文.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11/23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情绪犯罪心理与矫治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情绪犯罪心理与矫治
犯罪,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其产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在这众多的原因之中,情绪型犯罪,是最为常见的。
所谓情绪型犯罪,是指犯罪人在强烈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下,直接引起或加速犯罪动机的形成而引发的犯罪行为。情绪型犯罪可分为激情犯罪和应激犯罪。一位年轻律师因排队问题与人起了争执,情急之下将对方打死。作为律师,应该比普通人更懂法,发生这样的事情,惟一的原因就是他没有管好自己的情绪,在冲动之下失去了理智,导致激情犯罪。在不良的情感和情绪的作用下,犯罪动机可以指向不同的A标,行为侵害客体不同,因而可能构成多种犯罪行为。情绪型犯罪这一基本特征给该类犯罪的预防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与此同时,情绪型犯罪在不当前我W刑事犯罪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特别失败在青少年犯罪中该类犯罪数量较多。
情绪型犯罪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之下所为的,任何故意犯罪行为都是在犯罪心理支配下实施的,当然,犯罪心理的形成也不是天生或简单的外界不良因素决定的,它是外界不良因素的内在不良品质相互作用,相互转化逐渐形成的,情绪型犯罪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有这不少“情绪型犯罪”的例子。
2004年2月23 H ,在云南昆明云南大学北院鼎鑫学生生活区6幢317室男生宿舍内发现一起四人被杀案件,警方在案发现场发现人量喷溅的血迹并提取了一把石工锤。警方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走访和痕迹鉴定工作,专案组确定,该宿舍失踪的学生马加爵有重大嫌疑,并发起A级通缉。当年3月15日晚19时35分, 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被抓获,经警方审讯,他交代了杀人原因,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马加爵供述说:上大学后,他一直有很大的压力,过得不好;同时,总觉得同学们看不起他,在背后议论他的一些生活惯其至是个人隐私。引起这场连环杀人案件的导火索是:血案发生前几天,马加爵和几个同学打牌,有同学认为马加爵作弊,让马加爵积怨多年的怨气终于爆发,他觉得,他们既然看不起自己, 不如杀了他们,惨案终于发生了。
就马加爵事件,我们不难看出,情绪型犯罪的动力性,具有四个方面:
1、 自尊心、成就感过强II畸形发展,自恃其高,而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如意;
2、 其情感品质表现为缺乏原则性和不稳定性,在利已主义心理支配下,个人的情感总纠繩于那些与自己利益相关的生活琐事,情感范围非常狭隘,极易与他人发生利害冲突,其情绪也极容易被激怒,爆发性强:
3、 挫折耐受能力差。
4、 是情绪的自身破坏性,即个体极其强烈的情绪对其身心健康有巨大的破坏力。
那么,既然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对于犯罪心理影响是如此的巨大,究竟能怎么去预防情绪型犯罪心理的形成呢?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总结出了一下几点我认为可行的方法。
(一)加强修养教育,培养良好个性。
情绪型犯罪一般容易发生在心胸狭窄、患得患失和缺乏理智、情绪不稳定的人身上。这些人往往语言粗俗,喜爱争吵,头脑简单,性格粗暴,即人们常说的“缺乏修养”。因此,加强个体的修养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培养良好性格,增强理智,是预防情绪型犯罪之根木。个体有较高的素养和良好的个性,遇事既不会惊,更不会怒,心情平静,泰然处之。冇了这种心态就可冇效地避免情绪型
犯罪的发生。
(二) 增强与人为善的教育,减少矛盾的产生。
与人为善的核心成分是爱心,是尊重他人。与人为善者,往往能换个位置, 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能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