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参观厂史展览馆心得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参观厂史展览馆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18/11/24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参观厂史展览馆心得体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参观厂史展览馆心得体会


参观厂史展览心得体会
厂史展览有红色序曲、艰苦创业、风雨历程、自强不息、浴火
重生、和谐家园、领导关怀和前景展望八个部分的展览,观看了长钢未来发展规划沙盘。认真听取了解说员的真情讲解,感受到了长钢作为共和国红色钢铁“摇篮”的光荣历史和铸造过无数辉煌的奋斗业绩,令我非常感慨和震撼。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47年共产党建立的故县铁厂。这个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孕育、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诞生的钢铁厂,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我党在根据地自力更生、勤俭办企业建成的第一个正式的钢铁企业”。几十年来长钢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过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上党老区人民曾为此而自豪。经过60多年的沧桑巨变,长钢又迎来了“新时代”——正式纳入首钢集团的整体生产经营架构中,技术的革新,资源的扩展,企业设备的升级换代,使它重新走出困境,提高了产量,再次跃升到中国钢铁事业的领军队伍里。这是首钢长钢一次绝好的发展机遇,也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的直观感觉是,长钢人当年那“火红年代”的“雄风”再起,长钢重又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企业上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通过积极争取,首钢两座3200立方米高炉和100万吨中板等重点项目在长钢“落地”,即将承接首钢部分精品长材、棒材、板材的技术、研发、生产、市场的优势,不远的将来,企业将能形成年产万吨钢、百亿产值的生产规模。长材看长钢”的布局。故县铁厂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建设的,战争年代,物质财富极度匮乏,每一分钱都
来之不易。建设者们发挥聪明才智,精打细算,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将艰苦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紧密结合,创造了许多奇迹。如,高炉打地基没有钢筋水泥,就用石灰、坩土和红土配制的三合土层层夯实,用旧道轨代替钢筋;建设蓄热式热风炉没有钢板,利用矿井下的生铁水管,创造性地制作成功管式热风炉;巧妙利用自然地势,架设木栈桥推罐车上料,省去了现代高炉机械斜桥上料的复杂工艺;没有粉碎机,以农家石碾代替。没有牵引机车,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个看似简单,却无一不是尊重科学的结晶。艰苦的条件,坚强的信念,激发了他们的无限创造力,于是,在简陋的工棚里,在昏暗的油灯下,在摆着窝头咸菜的饭桌上,一个个奇思妙想产生了,一个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方案完稿了。新落成的长钢厂史展览馆里珍藏着陆达厂长当初的建厂工作笔记,密密麻麻的中文、英文和德文,写满了发黄的纸页,举凡试验数据、资源勘探、工艺流程、工程计算、材料消耗等等事无巨细,应有尽有,是新中国钢铁发展史上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献。它向世人证明了,铁厂虽然座落在贫瘠的沟壑里,但根子却深深扎在科学的沃土中。创业者在铁厂建设中,还练就了一种精神,一种和延安精神、太行精神齐名,且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精神,周总理1956年视察太原时说:“故县铁厂是我党在根据地第一个正式建设的厂,是自力更生,勤俭办企业建成的。长钢,这个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过汗马功劳,在中国冶金军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老企业,进入21世纪,处在实力雄厚的国有大型钢厂和机制灵活的民营钢厂的双重挤压下,步履艰难。2006年,长钢改制遭遇挫折,人心涣散,
前途迷茫,生产经营雪上加霜,被抛入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2008年9月,以郭士强为首的长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后,重聚离散的人心,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和实力雄厚的首钢集团成功实现联合重组。长钢加盟首钢后,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了“五个长钢”的发展理念,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陆续建成十几项技改工程,并在煤炭、铁矿石等资源获取上取得重大突破。这个历经坎坷的老牌国有企业,终于柳暗花明,重获新生。在“五个长钢”的发展理念中,“红色长钢”居于首位。首钢长钢公司的决策层敏锐地意识到,企业要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作支撑。长钢在战争年代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依靠群众的良好风尚,正是今天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是教育后人牢记历史、不忘先辈创业艰难的活教材。长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士强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提出建设“红色长钢”,他说:“我们只有敬畏历史,尊重先辈,以史为鉴,发扬光大老一辈的优良传统,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兴建了厂史展览馆,编撰出版了《红色长钢》系列丛书和画册。长钢的红色文化拂去历史的尘埃,再次绽放出璀璨光彩,激发了长钢人的历史自豪感和使命意识,成为凝聚人心、支撑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钢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依托首钢总公司的管理、技术、品牌、人才优势,以长钢红色文化为助推剂,加快淘汰落后、升级改造步伐,构建“煤—电—钢—化工—装备制造”五位一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研制并生产高兆帕的超高强度钢筋和其它优质钢材,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