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人物评价之李鸿章.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物评价之李鸿章.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8/11/24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物评价之李鸿章.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李鸿章是个备受争议的人,梁启超先生曾对其作出过准确评价。然而后世仍对其争论不休。本文参照前人对李鸿章的介绍评价,得出个人对李鸿章的认识。
关键词:李鸿章,忠君爱国,弱国之相
一、实干爱国者
在中国封建制度中,自秦始皇立郡县制到雍正帝设军机处,中央政权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了皇帝手中。专制制度在神州大地上历经二千余年的发展达到顶峰后,终于走向了衰败。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终于摆脱了中世纪的枷锁,释出虎狼本性,以肆志于东方。
李鸿章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成长。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生于1823年,卒于1901年,享年78岁。
李鸿章,给世人留下的印象不外乎“误国权臣”四个字,然而在我的眼中,李鸿章首先是一个爱国者。
青年李鸿章天资过人,志向高远,这可以从李鸿章20岁时所写的一首诗中看出:“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后悔迟。壮志不消三尺剑,七彩欲试万言诗。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李鸿章:《二十自述》)
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学府被选为优贡,赴京准备来年的顺天府乡试。后以文学受知于曾国藩,成为曾国藩的弟子。李鸿章25岁时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金田起义爆发绿营军腐朽日甚,不堪一战。而曾国藩奉命组建的湘军却屡建奇功,清廷于是又派了一些京官回乡“练勇”。李鸿章表现的相当积极,认为这是一个报销军国,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当李鸿章背着行李千里迢迢赶回庐州时,庐州已失守。太平军分据近地,形成犄角之势,安徽巡抚福济数次欲收复庐州而不得,李鸿章建议他先取含山,巢县,以绝敌援。福济命他领兵前往,果将二县收复。不久,庐州也被收复。李鸿章善领兵作战的名声从此传开。然而,李鸿章的战功却受到上级福济的猜忌。受到排挤的李鸿章几乎不能自立于乡里,这是当年一心想要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他所没料到的。因而情绪十分低落,闲赋在家是,他写了《明光村镇旅店题壁》一诗抒发胸中怨气:“巢湖看尽又洪湖,乐土东南此一隅。我是无家失群雁,谁能有屋稳栖鸟。袖携淮海新诗卷,归访烟波旧钓徒。遍地槁苗待霖雨,闲云欲去又踟蹰。”直至咸丰八年,即1858年,李鸿章携家眷投奔曾国藩,被收为幕僚。曾国藩是十分欣赏李鸿章的,多次向朝廷推荐李鸿章,却一次次以失败告终。这对于一个真正有才干有抱负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失意的李鸿章只能随赞湘军,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李鸿章虽得不到朝廷的赏识,但跟随在曾国藩身边却是他不幸中的大幸,这样的选择可以说是他走上人生显赫道路的开始。李鸿章在曾国藩身前左右观察和感悟到的,使其性格和气质得到了根本性的升华,为日后成就一番事业,奠定了基础。清末大儒梁启超在评价李鸿章的这一际遇时说:“此天之所以厄李鸿章欤,抑天之所以厚李鸿章欤?”而对于李鸿章而言,他并不知道这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他曾是一个***满怀,愿为帝国抛颅洒血的奋进青年,可残酷的现实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他。颠簸不济十余年的他,不敢再妄言:“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磋跎半生,却一事无成。这让他感到沮丧,“自以为数奇,不复言禄矣。”他蜕去了青年的轻狂,变得成熟内敛。这种气质的变化也成为他日后作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