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名词解释
外毒素: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合成及分泌的毒性蛋白质产物
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由O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脂质A组成
核衣壳:病毒体的基本结构,由核心和衣壳构成
病毒包涵体:在受感染的细胞内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
正常菌群: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无害甚至有利的正常微生物
条件致病菌:当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失调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成为致病菌
转化:提供裂解释放的DNA片段被受菌直接摄取,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
干扰素: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体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抗原性转变:指在自然流行条件下,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或两种抗原结构发生大幅度的变异
衣原体:是一类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并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归属于细菌学范畴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需要的酶能量及必须成分则病毒就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者合成的成分不能组装和释放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质粒: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双链DNA
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的粘膜瘀斑,肝脾肿大
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肝脓肿,肾脓肿和皮下脓肿等
毒血症:只在机体局部繁殖,病菌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
菌群失调症:在用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比例大幅度变化而产生的病症
溶原性细菌: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基因组中,这种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成为前噬菌体,前噬菌体随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前通过细菌的分裂,而传给下一代,不引起细菌裂解,这种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问答题
;溶菌酶的杀菌机理
答: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环境中,可导致细菌死亡。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B-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答: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
作用临床表现: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和内毒素休克
、芽孢、鞭毛、菌毛的概念及医学意义
答: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饶一层黏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抗吞噬作用;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芽孢。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鞭毛: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运动器官,由化学趋向性,常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
菌毛:许多G-菌和少数G+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称为菌毛。普通菌毛:细菌的黏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