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土家族简史.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家族简史.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11/25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家族简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作者:小敏彭彭
摘要:土家族是我国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形成了其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精神文化。
土家族形成
土家族的族源在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意见,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她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第二种则认她是当地的土著居民,第三认为她是有贵州迁来的乌蛮族的后代。多源论和主源论者的学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是由纯粹的族源形成的,土家族也不例。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土家族是由古代巴人的两支——廪君蛮和板楯蛮为主源,融合了后来的众多的族群,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最终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民族共同体。
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巴人分为板楯蛮和廪君蛮。
秦汉以来,以巴人为主体的又融合了彭、冉氏等其他民族成分的土家族逐渐开始形成。唐王朝在今土家族地区实行羁縻州制,致使向氏、彭氏、田氏、冉氏、覃氏、杨氏、白氏、张氏等等,纷纷涌现,得以壮大,从而发展成为上述土家族地区的主要姓氏,这也是构成今日土家族宗族制度突出的重要历史原因。
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2000多年前,他们定居于现在的湘西、鄂西一带,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单独被称为“土丁”、“土民”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彭、田、覃、向,冉、马六大姓氏首领世袭统治地位的确立,标志着土家族稳定的共同地域最后形成。
以后随着汉族居民大量迁入,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
土家族的历史传承:
土家族是一个热爱祖国和富有反抗精神的民族。
早在殷商时期,土家族人的祖先巴人就积极参加反抗历代奴隶主和封建王朝的斗争。《华阳国志》已有关于巴国军队的记载在夏禹“会诸侯于会稽,执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故后人称之为“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周之季世,巴国内乱,将军巴曼子许楚三城以平乱,事平,将军不与楚城,自刎以谢楚王。可见巴人不屈的节操。
五代天福四年(939),溪州土家族首领彭士愁率领土家等族人民反抗楚王马希范的统治和掠夺,即著名的“马彭大战”。最后双方订立盟约,并铭誓于铜柱之上。
明代嘉靖年间,东南沿海遭倭寇侵害,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抗战中,永顺、保靖、容美、酉阳等土司土兵共计五万余人参加了战斗。特别是在王江泾战役中,同苗兵一起,歼杀倭寇1900余人,被称为“东南战功第一”。成为抗倭劲旅。
鸦片战争中,土家族人民参加了抗击英国帝国主义的侵略的争斗。土家族将领陈连升多次杀敌立功,在九龙宫涌山率领清军粉碎了英军连续六次的武装进攻,又在磨刀洋击败英军,在沙角战役中,他面对英舰挑衅不顾皇帝的命令下令炮击英国船舰,使英国的舰逃走,1841年,英军偷袭沙角,陈连升腹背受敌英勇牺牲,陈连升和他父亲因为杀敌最多,英军对其恨之入骨,他们死后被英军破腹刮肠,挫割尸首。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传教士以条约为护符,以炮舰为后盾,以传教和办文化“慈善“为招牌,深入土家族居住地区为所欲为,激起了土家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先后掀起了两次“酉阳教案”以及黔江教案和施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