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空安全玻璃能把两片或多片安全玻璃以均匀间隙分开,永久性地装配在一起的玻璃组合件,能起到隔音、隔热作用。GB9656—2003、ECER43——1996对风窗及风窗以外用流向侧边运动。微粒也随浮力的大小上下浮动,浮力大时颗粒上升,浮力小时颗粒下降。
因为上述种种微粒运动的情况,所以微粒对玻璃的冷却是瞬间的和随机的接触。即微粒随大部分气流上升,侧面接触玻璃,冷的微粒与热的玻璃进行热传递,玻璃接触微粒的部分被局部冷却,此部分再向内传播,内部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向外传递,并加热了周围气体,热气体推动微粒离开玻璃表面,新的冷的微粒补充上来继续冷却玻璃,如此往复,使得玻璃最终冷却到一定温度。由于固体微粒的冷却能高于空气,所以可以进行薄玻璃钢化。
/(),风钢化玻璃最薄制品为3mm;/(),;/(m2·h),可以生产2mm的钢化玻璃。微粒的运动实际很慢,一般气流速度<。因为微粒运动慢,又与玻璃接触的时间短而且为相对滑动,微粒是群体接触无序、随机的接触,几乎没有可能对玻璃造成局部冲击。
所以,不能玻璃产生光畸变。微粒钢化玻璃的这一特点使得玻璃的应用领域得到发展,可做光学透镜、飞机玻璃等要求光学质量高的场所。微粒钢化工艺流程见图2—24,玻璃在远红外加热炉中加热到软化温度后,在流化床中用固体微粒淬冷,玻璃得到增强。加热过程与风钢化相同,关键在冷却过程。微粒钢化选用一种固体微粒做冷却介质,玻璃冷却的快慢与每个颗粒带走的热量多少有关。
一般采用a-AlzOs和/-AlzO,粒子,颗粒尺寸小于50—200t-tm。流化床设计是保证玻璃在其中冷却效果的关键之一。所以,流化床气流流动的均匀性对于床层的状态的稳定很关键。设计流化床时,应考虑颗粒的分布和颗粒的密度。42———1图2-24微粒钢化工艺流程20世纪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期,英国皮尔金顿、日本旭硝子、比利时、德国等都陆续将此技术应用于生产。
如英国1977年提出较为系统的使用流化床进行微粒钢化的方法:在流化床上使用~'-A120:粒子,颗粒度小于200pm,密度为昨/cm3,
—,流化床内的温度为30—150'C,—12mm。1983年,英国皮尔金顿公司进一步提出,微粒子在流化床中以a-AlzO:和y-AlzO,混合使用最好,并对流化床的内部结构作了详细探讨,这种玻璃已被用于飞机风挡与汽车风挡。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在20世纪80一90年代研究了薄型微粒钢化玻璃制造技术,玻璃的厚度可以降到
,光学质量高于汽车前风挡玻璃的要求。
。
气垫钢化玻璃原理是利用高热值气体配以一定比例空气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经过特制的喷嘴喷射到被加热的玻璃表面,对玻璃进行加热,气体同时像一层垫床托浮玻璃在床上通过边部传动摩擦轮行走。玻璃加热到软化温度附近,通过传动装置快速进入冷却设备,该冷却设备也是一种带喷嘴的气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