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佛理禅趣>教案
新惠中学高二语文组陈伟杰
呈现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了解《坛经》和《百喻经》的语言特色。
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过程与方法
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自学检测
佛理粗解
学生自读“阅读指南”,了解什么是“佛”,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教师适当补充。
①佛佛教信徒总是言必称“佛”,狭义的“佛”是指两千多年前诞生在印度的, 广义的“佛”是指大千世界里所有的的共称。
②佛教佛教与、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③关于禅宗佛教史上记述朝禅宗六祖弘法的,是佛教史上汉人高僧所著唯一被尊为“经”的著作,它确立了唐以后中国禅宗发展的基本框架,把的禅宗推到一个新的高峰,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交流互助
研读佛典----《坛经》
朗读课文,参照课下注解疏通文意。
完成学案相关练习(解释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子)。
交流讨论,文本解读。
用一句话概括《慧能受法》的内容?
参考:慧能受衣法的情景和弘忍的教诲。
弘忍为什么会选择慧能为嗣法弟子?思考慧能的偈子高在哪里?
参考:慧能的偈子比神秀的偈子更彻底的体现佛教“空”的思想。用曹雪芹评价妙玉的话评价神秀的偈子再恰当不过了:云空未必空。
用一句话概括《南能北秀》的内容?
参考:叙述南能北秀的事由与异同。
南能北秀各指什么?有何异同?
参考:都是禅宗,分为南北两派。南派慧能,北派神秀。
南宗北宗传法方式有别:南派—顿悟,直指人心;北派—渐悟,循序渐进。
《坛经》虽是佛教经典,语言却富有妙趣,请结合课本简要赏析其语言特色?
参考:语言质朴简洁,不尚浮华,善于运用比喻。
研读佛典----《百喻经》
1、朗读课文,参照课下注解疏通文意。
2、完成学案相关练习(解释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子)。
四、点拨指导
知识链接:在佛经中,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佛教的义理玄微,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佛经经常“假近以喻远,借彼而况此”,通过譬喻,将艰深的义理,化做浅易的故事,使人乐于听闻,易于接受。据说“经中有大喻八百,小喻三千”,其方式包括顺喻、逆喻、现喻、非喻、先喻、后喻、先后喻、遍喻等。佛经的寓言譬喻影响很大,很多寓言在流传中逐渐凝固下来,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固定成员,像“盲人摸象”“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等,妇孺皆知。
《百喻经》是突出体现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古印度僧伽斯那著,南朝齐求那毗地译。全书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但“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对社会人生也不无启发意义。
1、小组合作探究寓言的寓意,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则,谈谈其寓意以及对你的启示?
2、“佛心慧语”:写一两句话来表达你此时对佛理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例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了错误的东西。
例2:鱼生活在水中,所以我们见不着他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