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基因污染.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因污染.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8/11/27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因污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因污染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基因污染
英文名称:
gene contamination;gene pollution
定义1:
一般指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通过某种途径转入并整合到其他生物的基因组中,使得其他生物或其产品中混杂有转基因成分,造成自然界基因库的混杂和污染。
所属学科:
生态学(一级学科);分子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2:
转基因生物技术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这是因为转基因生物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将所携带的重组基因扩散到同类生物,包括自然界的野生物种中,成为后者基因组的一部分。与其他形式的环境污染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可能使基因污染蔓延而不可逆转。
所属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核酸与基因(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基因污染图例
基因污染(ic pollution)指对原生物种基因库非预期或不受控制的基因流动。外源基因通过转基因作物或家养动物扩散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种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在环境生物学中我们称为基因污染。基因污染主要是由基因重组引起的。
目录
简介
形成
现状
防控措施
中国大致状况
展开
编辑本段
简介
基因重组是不同基因通过酶促催化而产生转移、交换而重新组合的过程,能使生物表达出新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如果基因重组生物从实验室里扩散到自然界中,生物的新功能就有可能破坏生态平衡,从而产生基因污染。[1]
在掌握了嫁接、杂交方法改造生命的手段后,人类进一步学会了应用基因技术改造生命。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不但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也埋下了无穷的隐患。在基因技术的生物安全性并未彻底解决的同时,由于人类的急功近利,基因污染易发生。事实上,到21世纪初,基因污染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并且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从美国的“星联玉米事件”、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到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基因污染的威胁不容忽视。[2]
编辑本段
形成
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兴起时,基因重组实验必须在“负压”实验室进行。为了防止基因重组的生物当时主要是微生物不致进入人体或逃逸到外界,实验室设立了各种等级的物理屏障和生物屏障。虽然以后对非病原体基因工程实验的规定有所放宽,但有关生物安全的原则不变。各国政府对于基因重组实验颁布有相应的操作规程,以防范重组生物进入人体或扩散到实验室外。但是进入21世纪,基因重组生物还是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大自然。不可否认,国际上对已推广的几十种基因工程作物在审批时均认真地考虑过它们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性,但考虑并不充分,认识也有局限性,更缺乏长期的数据。
21世纪初,美国得克萨斯州一生产无公害即绿色食品玉米的农场,所生产的玉米因发现含有附近地区种植的基因工程Bt玉米的转基因成份,结果迫使这家农场将这批所谓“无公害”玉米全部销毁。研究表明,这是通过交叉授粉传播的。类似这种通过交叉授粉使基因工程玉米的Bt基因转移到传统玉米作物上,在欧洲和加拿大的许多送检样品中也发现过。美国大面积推广基因工程作物,%~1%含有来自基因工程的转基因。这样的污染程度,连最挑剔的德国和日本粮食商也只好无奈地规定:进口北美传统作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