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关于微纪录片的浅分析.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微纪录片的浅分析.doc

上传人:sdhdjhty 2015/9/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微纪录片的浅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微纪录片的浅分析
2010年前后,随着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纪录片生态发生转折性变化。伴随着《舌尖上的中国》、《圆明园》、《京剧》、《再说长江》、《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等一批优秀纪录片热播,以及许多电视台、视频门户网站纷纷推出纪录片频道,纪录片强势回归。这其中,纪录片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值得关注——“微纪录片”。
一、何谓微纪录片?
其实,微纪录片并不算是新生事物,多年前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子栏目《百姓故事》就具备了这样的形态。每期一个小人物,一个小故事,从普通人的平凡小事着手,关注百姓生活变动中反应出来的社会变革,揭露出深刻的主题,其宣传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的“爱情微电影”,把婚礼当日的精彩实况进行精美的拍摄和编辑,其实也应该算是一种微纪录片,而不是微电影。
虽然此前这种类型的纪实性短片已经流传开来,但是直到2012年,凤凰视频首届“凤凰纪录片大奖”首创“最佳微纪录片奖“”,“微纪录片”才真正诞生,并逐渐受到认可。然而如何给微纪录片准确定义,凤凰视频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从当前广为流行的各种微纪录片来看,微纪录片仍然是纪录片的进化和派生。除了具有纪录片本身的真实、权威和富有艺术张力,以及能引发观众反思等特点外,微纪录片时长大大缩短,结构相对紧凑,多集中在3
—25分钟,就像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更加专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专注传达最聚焦的信息。
其实,对于一种新生的事物,我们何必纠结于对其准确定义,并界定其类型和范围?只要微纪录片能够成为媒体与受众互动的有效载体,能够成为创作者表达诉求的有效途径,这也许比一个准确的定义更有利于其成长和发展。
二、微纪录片为何走红?
正像凤凰视频发力微纪录片一样,微纪录片的走红,网络的发展普及无疑是重要推手。如今互联网上的视频内容海纳百川、数不胜数,这一方面造就了空前的繁荣,另一方面,也造就了网民“浅浏览”的****惯,视频点击率和收看率被稀释的微乎其微。所以,一个视频内容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抓住受众眼球,那么它很快就会变得湮没无闻,被打入视频门户网站的冷宫。在这样的收视情况下,微纪录片更小的体量、更短的时长、更加简单明了的内容,非常符合现代快节奏的受众信息需求****惯。
另一方面,微纪录片内容的贴近性也更加助长了其生命活力。传统纪录片较多涉及宏大的家国情怀、历史人文、自然生态等内容,收视人群较多集中在高学历、高职业、高收入群体,逐渐形成了一群精英拍给另一群经营看的小圈子。而现在流行的微纪录片,网站自制和草根原创俨然已经成为主流,从题材上,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如凤凰视频纪录片频道的微纪录片《2306》,反映北漂青年的群租生活,折射当代青年人在快速发展潮流中的奋斗与迷茫。微纪录片的这种贴近性,由网络发起,进而也影响到传统媒体。像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推出的《故宫100》,片中的故宫不再是与现实割裂开的、封闭的博物馆,而是犹如一部往返于历史与现实的穿梭机,透过
“看得见”的建筑和痕迹,呈现“看不见”的文化联想和历史脉络,让观众感受历史与现实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衔接传承。可以说,微纪录片的广泛参与性,正在使纪录片真正从小众走向大众。
三、微纪录片“微”在何处
微纪录片之“微”,首先体现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