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彼岸世界的抵达.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彼岸世界的抵达.doc

上传人:kisuamd347 2015/9/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彼岸世界的抵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彼岸世界的抵达
作文志
我们来看2013年一些省市的高考作文材料:
新课标卷Ⅰ: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上海卷: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四川卷: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
安徽卷: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北京卷: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仔细阅读这些题目和材料,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不妨来分析一下其中的主要因素:新课标Ⅰ内含的要素是“经验、技术与勇气”;上海卷内含的要素为“重要的与更重要的”;四川卷内含的要素是“平衡与不平衡”;而安徽卷内含的要素则是“这样与不能这样”;北京卷爱迪生对手机的看法,其隐含的要素也是“接受与不接受”。
不难发现,这些题目都内含两个要素,二者各不相同又紧密相连。而深入地理解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且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口提炼出一个观点,也正是这些作文题目考查的核心所在。
面对一个现象或材料,运用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其中的要素,梳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我们准确、深入地提炼出有价值的主题和观点。这也正是高考作文对考生的一项基本要求。
对话
对话山西大学哲学系青年教师刘伟伟
新作文:本期的话题是“辩证关系”。对此,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刘:我最先想到了“矛盾”二字。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的人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统一体。比如,人的一生,既有可能经历温暖的阳光和怡人的美景,也有可能会遭受冰雨的打击和令人沮丧的黑暗。然而打击和黑暗对于勇于创造、不断超越的人来说,只能是完美人生旅程当中的插曲和暂时的停顿,更加彰显了完美人生的光彩和价值。因此,完美的人生并非意味着一帆风顺、海清天阔,而是充满矛盾,但只有经历磨难的人生,才能仿佛凤凰的涅?,臻于完美而神圣的境界。
新作文:嗯,您刚才提到了“矛盾的统一体”,能否再谈一谈?
刘:在哲学的视野当中,世界上任何事物内部之间都存在着矛盾的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所谓矛盾,就是事物内部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化,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