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我村上,你莫言.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村上,你莫言.doc

上传人:xcweywk961 2015/9/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村上,你莫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村上,你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前的几天,据诸多媒体描述,得奖仿佛成了村上春树和莫言两个人的博弈。事情其实并非如此。但在小说迷的心目中,世界文学的轮盘赌局上只剩了憨憨地笑着的莫言和拿着可乐罐、看不出多少表情的村上。这两个人都对写小说如此认真,如果你也认真对待这码事儿的话,这确乎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等到结果出来以后,大家似乎都不提村上春树了,毕竟他已在中国热了很久,当初那批粉丝现在都已步入开始怀旧的年龄段,更何况日本已经得过好几个名正言顺的诺贝尔文学奖了。不过回过头来看看,中国和日本当代最好的作家忽然面临竞争的局面,这本身就很有意思,而且可以说,或早或晚都会发生。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放到更为开阔的亚洲语境中考察,那么两位作家的较量所引发的心灵骚动(对读者大众而言),其实是一件很有希望的事。毕竟,从一个西方人笼统的角度来看,无论是那枚透明的红萝卜,还是寻羊的冒险记,都是要讲述有关于神秘的古老东方世界的一点什么东西,而这两个亚洲国家当下扮演的角色却又如此重要:一个以庞大的体量和独特的现代化方式参与并影响世界格局,另一个则让世界人民提前见识了某种现代性文化的终极未来,如此看来,他们又是“当下性”特别发达的叙事文学的产地。所以,诺贝尔奖在第一时刻所点燃的,竟然不是文学话题,而是社会话题,甚至压根没有读过这两位作家作品的人,也可以凭借某种社会政治经验与氛围来评价他们,将他们的差异归结为城市与乡村、中产阶级问题,甚或社会制度与个人政见,种种奇特的评价纷至沓来。
就以城市与乡村的讲法为例,几年前我在一次本土的文学颁奖活动上见到莫言,轮到他发言时,他指了指坐在身边的格非说:“无论我写什么都被认为是农村题材作家,而他无论写什么都被认为是城市题材作家!”所谓城乡区分的角度,其实更多地是我们读者从中感应到了自己的阅读趣味而已。实际上,除非你把日本整个想象成一座超级城市,而把中国整个想象成乡村—这个乡村还是需要“幻觉现实主义”去拯救的。今天中国的城市化程度已经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而活在当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我们的城市背后就是乡村,城市的腹地中也充满了乡村,虽然城市化正在逐步吞没完整的乡村世界,但是家园拆光了失却了,人的内心生活却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这才是值得担忧的。村上春树莫言
设想一下,如果现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一定还会为莫言作品中体现出的酒神精神、汉语狂欢等特点欢呼,而现在,文化阐释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锋文学背后那点消极自由和普世价值的道道,再拿出来说一遍是否很成问题;同样,也许就在莫言获奖的那一时刻,我们发现“第三世界民族寓言”的分析方法也已经不大够用,最炫民族风能比得上江南Style吗?人们对于莫言获奖的兴奋里多少带着一点迷惘,站在东方、亚洲、中国、高密的莫言,在什么意义上成为了我们民族最好的作家?而在他获奖以后呢?
当村上春树站到莫言边上,也许有了回答这个问题的可能。一厢情愿地把村上想像成反体制的斗士很可笑,他的小说翻译成英语后在西方颇有市场,也不完全能用普遍
人性之类的话语来解释。而我确实觉得,村上的作品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个人化写作,这里所说的个人化写作,并非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出现在中国的那种自我膨胀兼暴露狂式的东西,一地鸡毛的私人生活、下半身拜物教等等,也不是迫害狂想与流亡利比多的大爆发,而是在一种心灵开放的状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