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福建邱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福建邱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1 2015/9/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福建邱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福建邱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
[摘要]福建省邱村金矿床位于永泰-德化晚侏罗世火山喷发带西北缘与东华-大铭火山基底隆起带接触部位。矿体主要产于北东向压扭性脆断裂,近东西向张扭性断裂构造中,与燕山晚期闪长玢岩相伴生。根据矿山生产实际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明确了找矿标志。
[关键词] 金矿床地质特征构造控矿福建邱村
[中图分类号]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115-2
福建省邱村金矿床位于永泰—德化晚侏罗世火山喷发带西北缘与东华—大铭火山基底隆起带接触部位,受杨梅—东华北东向断裂带控制,产于北东向华山上—前洋金矿成矿带南西端(图1)。从1998年6月矿山开始投产,至今已累计产金量超过6吨。但随着2009年矿山生产规模的扩大,资源不足矛盾日显突出。因此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控矿规律,对矿区下一步找矿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1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常林组及南园组第二段。(图2)
侏罗系上统常林组(J3c2):主要分布于矿区红土山至前洋一带,岩性以灰白—灰黄色凝灰质含砾砂岩为主,夹石英砂岩、细砂岩等。因后期构造热液叠加,岩石普遍具蚀变。
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二段(J3n2):主要分布于矿区仙公寨往北东方向,与下伏长林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浅灰色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凝灰质细砂岩,局部夹紫红色英安质晶屑凝灰岩。矿区内该地层普遍发育硅化、黄铁矿化及绿泥石化,为金矿重要赋矿地层。

矿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表现为多期次、多阶段等特点。根据其与金矿关系,分成成矿期前、成矿期及成矿期后断裂。

矿区已查明成矿期前断裂主要有F10。该断裂长约3000m,宽2-5m,斜穿整个矿区。断裂总体走向北东40-50°,倾角45-55°,断裂性质为压扭性。断裂带内岩石破碎强烈,呈角砾、泥状,同时沿断裂破碎带还发育较强的黄铁矿化、硅化、方解石化、绿泥石化、叶蜡石化及金矿化,局部见金矿体,为矿区主要导矿构造。

矿区成矿区断裂主要有三组,即北东向压扭性脆断裂(F1-F8),近东西向张扭性断裂(F11、F13、F14、F22、F24),近南北向压扭性断裂(F41、F42)。矿区金矿体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

目前矿区已查明成矿期后断裂3条(F301、F302、F303)。成矿期后断裂对矿脉(体)有一定的错动,但错距不大。

矿区内主要出露有燕山早期花岗斑岩(γδπ)及燕山晚期闪长玢岩(δυ),其中以闪长玢岩为主,且与矿体关系密切。
早期花岗斑岩(γδπ),主要沿北东20°~ 35°方向展布,倾向北西,倾角65°~ 80°,分布在红土山—大沟一带,厚度15—20m。出露长度约350m。
燕山晚期闪长玢岩,是矿区主要侵入岩,与矿体关系密切,常呈透镜状、细脉状岩脉产出,—5m不等,长度几百米至几米,走向沿北东50°—60°方向展布,倾角45°—81°。根据工程控制研究,可分为成矿前闪长玢岩和成矿期闪长玢岩,成矿前闪长玢岩常沿北东向、南北向断裂构造发育,未见金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