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当感性战胜理性 (2).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当感性战胜理性 (2).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8/11/28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当感性战胜理性 (2).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当感性战胜理性
(2011/08/30 12:56)
上周日,被一位在读 EMBA 的朋友硬拉去做了一个经济学家称作“最后通牒游戏”的实验,游戏是每次都从一班互不认识的人里随意抽出两位选手分别充当“发送方”和“接收方”,然后让两位选手在不知道对方是谁及不能与对方互相沟通的情况下进入不同的房间继而进行游戏。游戏开始,这位朋友主持人给了“发送方”一百元,然后让他决定如何和“接收方”分钱。
当然,“发送方”想怎么分都行,但是他的最终分配决定到了“接收方”那儿后,“接收方”是有权决定接受分配与否,若“接收方”同意“发送方”的分配决定,两个人都可以各自拿到“发送方”事先拟定好的分配金额。但若“接收方”不同意“发送方”的分配决定的话,则两人也拿不到任何金钱。接近傍晚,游戏结束,朋友把我留了下来,并说请我和他一起共进晚餐。
到达餐厅,我们选好位置一坐下来,朋友就问我想不想知道他在做什么实验。我耸耸肩摇摇头假装说不知道,他便把刚收集到的数据拿出和我分享,并解说道受情感因素影响的普通人若是“接收方”的话,他们的大脑会倾向公平分配才愿意接受金钱,否则另可玉石俱焚也不让对方拿到一分钱。而理性且有经济头脑的“接收方”则不会理会“发送方”如何分配,就算不公也会欣然接受,理由是他们比较理性,能排除情感上及外在不可控制等因素。
朋友感到奇怪,为何我在两次充当“接收方”时,虽有一次被分配得不公平,但也有一次五五开的公平分配,他不解为何我都拒绝接受。或许是初次见面时我给别人的印象,所以导致认识我不深的朋友都会认为我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但了解我的好友都知道我其实是一个很感性的人。而事实是,这个关于人类非理性行为的“最后通牒游戏”研究,我在 N 年前已经阅读过相关资料。
一直以来,西方社会都强调人类应遵从自己的 Free Will,即自由意志。但在现今社会,想拥有自由意志却并非是件容易事儿。就如台湾作家舒国治早前就曾说过的“香港七恨”,恨其操控了香港普罗大众的行为,甚至思维。一如德国知名哲学家 Immanuel Kant 所言,那怕我在用餐时选择我想吃的食物,其实也并非我的个人意志的自由选择,那都只是在满足我的非自选欲望而已,即人类只是需要食物来维持生命。
其实,人类在进行理性分析时,往往会受到前额叶皮质层不完美及蜥蜴脑的影响,有机会出现一种大脑学家称为 McGurk Effect 的现象,继而导致人类在尝试适应现代社会时所构成很多的非理性行为。正如营养充足的现今社会,人们仍偏爱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究其原因在于远古时代我们的老祖宗是靠狩猎及耕种维生,他们缺乏卡路里,所以吸收得越多的脂肪对其生存及繁殖便越有利。
就有如,野外的鸵鸟和鹅的脑袋被设计成不一样的繁殖模式,鸵鸟在孵化牠的蛋时,如果蛋的数量超过 20-25 只,牠独有的析别能力就会发挥作用,牠能从蛋的纹路中区分开谁是自己下的蛋,继而进行有选择性的孵化。而鹅在孵化牠的蛋时却非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