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世界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三巨匠。
2、欣赏小说中的语言艺术。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分析小说形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养成比较阅读的思维习惯。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深入体会小说的现实意义。
二、重、难点
着重认识社会背景与别里科夫人物性格和思想的养成的必然联系。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小说结构,注意比较结构安排和《祝福》的不同之处。
2、第二课时,师生共同研读小说的结尾部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一形象的深刻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关于契诃夫。
2、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1) 第一部分: 介绍别里科夫的特征
(2) 第二部分: 介绍别里科夫的婚事
(3) 第三部分: 介绍别里科夫的死
开端:准备结婚
发展:漫画事件、骑车事件
高潮:交锋
结局:婚事告吹
3、作者为什么在具体叙写别里科夫婚事之前,要花很多笔墨去介绍别里科夫的特征?
4、请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第一部分,认真体会其讽刺意味,并思考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去表现别里科夫的“套子”的特点?
二、总结与引申
别里科夫的“套子”到底是什么?有何象征意义?
三、作业布置
思考:课后阅读课文第二、三两个部分,分析别里科夫为什么会落得个如此下场,意义何在?
四、板书设计
套子
具体表现:衣、住、行思想(语言)
象征意义:保守、腐朽——专制、禁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别里科夫的爱情故事
2、围绕别里科夫的婚事,讨论以下问题:
(1)、从始至终,作者只讲别里科夫的“婚事”,而不提他有什么爱情。为什么?
(2)、分小组比较华连卡和别里科夫的性格
(3)、分析故事的结局
3、“埋葬别里科夫”本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是我们却为什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分小组讨论,然后选择发言。
二、总结与引申
1、简述契诃夫的伟大
2、别里科夫这一形象对于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他的那些套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三、作业布置
阅读小说《小公务员之死》,注意比较其讽刺手法,看看有何深刻含义?
四、板书设计
别里科夫的婚姻
别里科夫的“套子”:现实意义
象征意义
.
装在套子里的人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7-19
教学目标
一、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二、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理清小说结构,分析别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体内容。
二、初步体会小说的讽刺意味。
整体感知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套中人”形象。
他不光用一切陈规陋习“套”自己,而且还去约束别人。他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产物,又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既是令人畏惧的人物,又是弱不禁风的可怜虫。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已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