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历史公开课教案(详案)第18课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曾建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住三大战役的名称、参战部队、战果及意义;掌握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时间和意义;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说史,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和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讨论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难点:人民解放军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三、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导入:播放图片:《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覆灭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是怎样灭亡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第18课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教师提出学习问题:本目为阅读内容,重点引导分析解放区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关系。??课件展示图片:关于土改后农民积极支援前线的图片学生观看图片,感受历史,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编演活动展示,并结合课文1、2段小字解问观看图片理解人民群众积极支援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1’2’1’二、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此内容课文安排在第一子目“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部分,不太合理,可以单独列子目标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解答问题:??教师过渡:引导学生区别中共与国民党的最大不同之处?中共人民解放战争得到人民积极支援,终将胜利;国民党内战和黑暗统治遭到人民反抗,终将失败。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用动态板书演绎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势: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人民解放战争开始)→战略防御(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全国性的反攻。教师引导:到1948年初,战争形势又有新的发展。当时敌我力量对比如何呢?学生读地图(略):我军力量上升到280多万,敌人兵力急剧减少,主要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决战的时刻到来了。那我们应先从哪里突破呢?、教师引导:当时的中共中央纵观全局,决定首先在东北发起辽沈战役。中共中央作出这样的决定?那是因为解放军在东北的有利条件和东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教师引导分析,并补充一定的背景材料:(105万对55万)。(国民党主力主要龟缩在沈阳等大城市),解放东北会使解放军获得最大的战略后方;,对华北敌人形成夹击之势,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阅读课文归纳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理解这些运动的重要影响区别比较复习联系上节课知识学生看地图册:P39归纳总结敌我力量对比情况并得出结论:(决战)学生看地图册:P40思考应先打什么地方?(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分析):若先打华北,会遭敌人两面夹击;先打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