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本文篇幅较短,内容浅显易懂,易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而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阅读作用,以读促学、以读促思,让学生边读边析,读读、议议、谈谈,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文章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获得人生启示。
(4)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2)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
教学方法:
朗读、欣赏、讨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们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二、简介作家作品
多媒体显示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三、认读文本
(师: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好文言文的要诀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读”。所谓“三分鉴赏,七分阅读”也就是这个道理。)
(投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语速流畅。)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小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教师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
(2)投影重点字词认读。(奕诲惟鸿鹄援缴弗)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指导读音、停顿。(可能出现停顿错误的句子“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①老师范读。语速较慢,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②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解决难读的语句。
例如:“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需要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后读好停顿,并引导学生明白“理解了意思就容易读好停顿”的方法。另外,“缴”和“为”是多音字,要注意读准在文中的字音。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能准确把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流畅的朗读,培养其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
四、译读文本
(师述:“字正腔圆”是读好一篇文章的初步要求,要读得再好一些呢?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文意有一个准确的了解,下面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译读。首先请大家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手头资料来翻译课文,同时用笔勾画出不懂得生字词或者句子,小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