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创伤研究进展
【关键词】创伤研究
创伤是医学中最古老又最新颖的课题。说它古老,因为自有人类出现起就有了创伤;说它新颖,是因为近几十年来, 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的高速发展,以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创伤呈不断增多之势。现全球每年因创伤致死者数百万人, 受伤数千万人以上,故有人将创伤称之为“发达社会疾病”, 或称“现代文明的孪生兄弟”。在美国,创伤是第4位死而20世纪初仅为第7位死因;在我国,创伤已成为城市中的第5位死因,农村中为第4位死因。此外,创伤多发生在青壮年,对社会劳动力的影响很大,其潜在寿命丧失年数远大于其他疾病。由此可见,创伤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发
:已构成巨大威胁,应当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编辑
1创伤流行病学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创伤像肺癌、冠心病、疟疾等疾病那样,也有一定的流行病学规律可循。所有创伤,特别是交通伤,常好发于一定的人群,如一定的年龄、职业、性别、个人心理素质、文化教养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宽,一门新的学科应运而生,这就是创伤流行病学。它是研究创伤发
生、影响因素、流行规律和预防措施的一门分支学科[1
近年来,不少研究创伤流行病学的学者集中于调查和分析交通事故的好发因素,如人-车-路-环境间的平衡状态,
各个环节在造成车祸中的作用等。国内外的统计资料表明, 造成车祸的原因很多,但95%左右是人的因素,如司机过劳、驾车时精力不集中、开车前饮酒或服用兴奋剂、超速开车、违章驾驶、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等,共同的特点是安全意识淡薄。由此可见,提高所有道路使用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安全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就可大幅度减少车祸及其所致的伤亡另一项重要研究是探讨某些人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缺陷而表现出来的一定事故倾向性。如能在考驾驶执照时就进行检测,查出有事故倾向性的人,不发给驾驶执照或进行特殊培训,则可消除引起车祸的部分隐患。
2道路交通伤
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约120万人,受伤约3000
万至5000万人。
WT0预计,至2 020年,道路交通伤致死和致残人数将增加60%,在全球疾病和伤害负担中将由1990年的第9位跃升至第3位[2 ]。
行人、骑自行车者、摩托车手、电动自行车者受到的保护最少,是“易受伤的道路使用者”,欧洲的一项研究显示, 按出行公里数计算,与小轿车驾驶员死于车祸的可能性相比, 骑自行车者是8倍,步行者是9倍,骑摩托车者是12倍[2 ]。
XX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517 889起,死107077人,
伤480864人,直接经济损失约24亿元人民币,万车死亡率
人,10万人口死亡率人[3],是车祸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近20年来,国内交通医学方面作了不少工作[4-7],
主要进展有以下几方面。
实验平台在第三军医大学交通医学研究所建立了不同大小和功能的生物撞击机实验平台,可以做不同大小动物的交通伤模拟实验;XX年又建立了轨道式生物撞击机实验室可进行实车碰撞,真实模拟乘员和行人的交通伤。
生物力学先后对颅脑、胸部、腹部、脊柱等部位交通伤的生物力学机制进行较广泛的研究。提出了颅内应力集中和剪切力是引起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高速牵张变形致心脏破裂;剪切力致肺表面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