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一个老师对教育的看法.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个老师对教育的看法.doc

上传人:ayst8776 2018/11/29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个老师对教育的看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已经变异的蝉发帖于:职场人生
发布时间:2007-5-31 9:52:09
复制链接收藏查看原帖
【共0条评论】【浏览168IP】
教育并没有直接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也没有主动把木质的车轮换成履带和轮胎,她只是教会人们如何操作和驾驶,时代便进步了,这便是教育的力量。
说起教育,人们自然想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家们:古代中国的孔子、孟子,近代中国的陶行之、晏阳初,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蒙特梭利、史坦纳、葛林堡......
今天,这些伟大而光辉的名字已经渐渐演化成了不是很生动的历史群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以现代的观点看,他们当时所从事的大多属于基础教育或启蒙一类,传道的成分多一些。
高等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延伸和教育趋势的必然,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并且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基础教育需要教育家,高等教育同样需要。教育家是实践教育的杰出人士,教育家的存在是一个民族的骄傲。当问及世上都有哪些教育家时,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喊出孔子、孟子,喊出苏格拉底,喊出柏拉图,喊出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名字,可再当问及中国高校成百上千、教授博导不计其数,其中可以称得上教育家的都有哪些时,相信好多人都会不知所措,这不能不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悲哀。
可事实是,教育家的要求不高,只要专心治学、一身正气、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家的要求又极高,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似乎难以企及。
笔者作为经受过高等教育,并且正从事高等教育的亲历者,该是对此类问题的诸多方面有发言权(起码有话语权)的。当然这其中不会有‘当局者迷’的嫌疑,局内人跳出圈外,换个视角,是会观察得更为全面和通透吧。
就从学生说起吧。当‘天子骄子’的帽子从大学生的头上摘下时,他们的社会优越感和时代幸福感就被一扫而光,大学生蜕变成了‘大’学生,真正回归了学生的本色。这种打击险些是致命的。按理说,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在社会坐标上寻找正确的位置该是好事,可事实适得其反。‘地位’的下降并没有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优胜劣汰的自然结果,相反,他们将诸多不解和叛逆的目光投向了培养自己的老师和生活惬意的校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监管的失控使得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极强的副作用。随着网络世界的骤然兴起,流行事物也瞬间到达了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大学生身边。在学校、网络、社会这三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大学生成了三重角色的扮演者:学生、网民、社会青年。学校的引导和教育声势浩大,可在不动声色的网络和流行风面前却显得体力不支,结果是,学校在这场持久的争夺战中费尽心血,奋力挽留住的还是未毕业就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的背影。
为什么有时候高校会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市场类型’的转变。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现今的市场类型正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有了更多的讨价还价能力。学校作为出售知识的超市,学生当然是消费者,这一点同样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同。在高校,‘市场类型’的转变来源于师生关系的转变。很多人知道,中国高校流行着一种叫‘学生评教’的专门机制,教师的工作能否得到认可,年终考核能否优秀,职位能否升迁这些关系教师生计的大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打分,分数低,一切免谈;分数高,幸运之至,下一年又是战战兢兢。这就使得大部分教师无论在授课还是在平时都会有意无意的小心行事,甚至会刻意讨好,生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