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四十年代戏剧.ppt

格式:ppt   大小:341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十年代戏剧.ppt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8/11/29 文件大小:3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十年代戏剧.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十九章 40年代的剧作
一、抗战初期的抗敌宣传剧
1、进行抗敌宣传活动
2、抗战开始后话剧的变革
3、新剧作的涌现
《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简称“好一计鞭子”的3个短剧。
4、抗敌宣传剧的缺点
二、夏衍的剧作
代表作:《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
1、以知识分子为主角
2、夏衍剧作的风格特点:
(1)不以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慷慨激昂的情调取胜,而以发掘富有意味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含蓄隽永的抒情见长。
(2)生活气息浓郁,紧密联系现实,语言朴素、洗炼,在平易亲切中有着耐人寻味的艺术吸引力。
陈白尘(1908-1994年5月28日)。
《升官图》是其讽刺喜剧的主要代表作。
剧情以两个强盗升官发财梦展开,揭露了反动官僚互相勾结,贪脏枉法的***黑暗现实。可称为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现形记”。
运用夸张与漫画的讽刺手法,荒诞与真实达到了统一,收到了很好的戏剧效果。
三、郭沫若的历史剧概况:
(一)、“五四”时期:
《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提倡人(妇女)的觉醒,抨击封建道德,鼓吹个性解放,符合“五四”精神风貌。
以浪漫主义为主。
《卓文君》歌颂觉醒的妇女勇敢冲决封建礼教罗网,解放自己,追求幸福理想的精神。
《王昭君》不为威武不为利诱的坚强反抗精神。
《聂嫈》为解放人民疾苦而不惜牺牲的精神。
(二)、抗战时期
1941-1943年,郭连续写出6个历史剧,即:
《棠棣之花》、《屈原》、《虎符》、《筑》(后改名《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1、写作背景: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对进步的戏剧活动严加禁止,对进步作家疯狂迫害,在高压下进步作家选取历史题材,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卖国罪行,借古人之口曲折地表现人民“要求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正义要求和对卖国行为的愤怒呼声。
2、剧本简介
《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原名《筑》)都取材于战国时代合纵抗秦为主要内容的史实,突出反映了当时主张团结御敌,反对分裂,反对投降,反对侵略的进步力量与亲秦派的斗争,歌颂了仁人志士和爱国者,鼓舞了人民团结斗争的信心。
《棠棣之花》取材于战国时期聂政刺杀韩国宰相侠累的历史故事。
《屈原》(1942年1月,五幕剧)
(1)、选择了历史上最能反映现实的题材。合纵连横:苏秦联合六国抗秦;张仪辅秦各个击破,消灭六国。以屈原为代表的爱国路线和南后等代表的卖国路线的冲突。曲折地表现出反侵略,反分裂,团结御侮的爱国精神。
(2)、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超越了历史范畴。郭老说:“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即:以史实为基础,但不拘泥于史实,可以而应该据发展逻辑和剧情需要,才能“把自己所想写的东西写得出,写得
第五幕第二场
剧本塑造了忧国忧民、磊落坚贞、不畏***、大义凛然的伟大诗人屈原的形象。并借古讽今,讴歌了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英勇斗志,鞭挞了苟合与媾和的投降主义,怒斥了名为“攘外必先安内”,实为加紧***、制造分裂的卖国主义,充满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著名篇章。

屈原
点击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