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总复习(一)
教学目标:
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
教学重难点:灵活地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学具,钟表。
教学过程:
认识物体。
。说一说我们认识了物体的哪些形状,每一种形状分别举出3个例子。
。
师:把铅笔盒放课桌的左上角,把练习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把小刀放在课桌的左下角,把橡皮放在课桌的右下角。然后打乱顺序,同桌两个人,一个说一个摆。
总复习第1题。左上图长方体有几个?圆柱呢?球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从0数到20,再从20数到0,(一齐数。)完成总复习的第2题的第1个表格。
、3个表格。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可以说都是双数,也可以说每次都加2,还可以说隔一个数写一个数等。)
:按规律填数。 19、17、(  )、(  )、(   )。
10、(  )、14、(  )、18。
三、数位的意义。
。在计数器上最右边的一位是什么位? 15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15的个位上是几?十位上是几? 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6、17、18、19、20,谁能在计数器上表示? 它们的十位和个位上各是几?
。
四、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 13-6=    14-9=     15-7= 6+6=       9+9=      12-5=
。
五、认识钟表。
谁能说一说我们认识了钟面上的几种时间? 在学具钟表上分别拨出这几种时间: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然后认一认总复: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同时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题:总复习(二)
教学目标:
;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大括号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灵活地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比较大小。
:15(   )17 师:谁大?填什么号? 出示:16 – 8 (  )8。师:你是怎么想的?像这样的题应该怎样比较?那么13 – 9(  )6,该如何比较呢?
。
游星空(总复习第7题。) 投影示:游星空的画面。教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谁能提一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 同桌两人一个提出问题,另一个解答,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而且好。
应用于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 |谁知道青蛙小时候叫什么?长什么样子?想知道吗? (投影出示总复习第8题的画面。)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这幅图上一共有几只小蝌蚪?谁能用算式表示?谁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 (投影出示总复习第9题的画面。)第一幅画面上有几只小鸟?第二幅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少了几只小鸟?怎样列算式?
四、口算。
:16 – 8 =    12 – 5 =     13 + 6= 师:谁能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三个数的怎么样算?10 – 6 + 9 =
。同学们一定注意要细心,不要漏题。
五、看图解答。教师:谁能说一说大括号的意思? 分别出示第11题的两幅画面,先让学生说一说意思,然后列算式解答。
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大括号的意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总复习(三)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灵活地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填一填,算一算。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统计的方法,谁知道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统计?我们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来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