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航天拓荒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离开这个摇篮,和开发宇宙提供了可能。如今,无人太空探测器已经着访了太阳系所有行星,也探测了彗星、小行星带和柯依伯带,深空探测遍及整个太阳系,并且向广袤的宇宙挺进。
1 太空吸引力
航天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建立太空基地成为可能。丰富的太空资源成为各航天大国进行太空探索的动力。特别是在地球资源越来越枯竭的今天,月球以及其它星球已经成为航天大国的追逐的目标。
人类迟早要离开地球,飞向太空,首先是太阳系内星体。人类除了已经到过月球,正在准备登陆火星,还在频频探测“土星-泰坦”的行星-卫星系统,因为”泰坦”是太阳系中唯一实际拥有大气层的卫星。
2009年美国发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用于寻找宇宙里的“宜居星体带”。2011年2月2日美国航空航天局报道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已经发现54颗可能支持生命的”类地行星”。
2 大国竞争
太空成就是衡量科学、工程和国防力量的标志。大国把夺取空间优势作为航天领域的首要任务,以确保其航天大国地位。谁能有效地利用太空,谁将享受到更大的繁荣和安全。因此,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美国在先落后于苏联的情况下,举全国之力,和苏联进行了一场冷战时期没有硝烟的“太空赛”。
在深空探测方面,美苏也展开激烈竞争,1961年2月12日,苏联首先发射了”金星”1号深空无人探测器,成功穿越金星。1962年8月27日美国也向金星发射了”水手”2号深空无人探测器,成功越金星。如今,美国无人探测器几乎着访了整个太阳系。
(点击换页)
航天拓荒
在深空探测方面,美苏也展开激烈竞争,1961年2月12日,苏联首先发射了”金星”1号深空无人探测器,成功穿越金星。1962年8月27日美国也向金星发射了”水手”2号深空无人探测器,成功越金星。如今,美国无人探测器几乎着访了整个太阳系。
现在航天技术业已成熟,航天技术不再是美苏/美俄两个航天超级大国的专利,欧洲空间局、中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等国也已加入航天活动俱乐部。
3 太空合作
航天工程,特别是载人航天投资浩大,虽然美国在“太空赛”中树立了王者地位,但是庞大的经费开支也使金元美国感到力不从心。1970年代末“太空赛”谢幕,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开始探索太空合作。
目前的国际空间站是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国际航天合作计划。1993年12月,以美国为首的“自由”号空间站合作伙伴正式邀请俄罗斯加盟,联合建造国际空间站。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有美国、俄罗斯、欧空局11个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丹麦、挪威、瑞典和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1997年加入)等16个国家。
在深空探测方面,美国也表现了合作的意愿,前美者马耶采访时表示:“如果我们想重返月球,我们希望它将是一个国际性的计划。我们希望在重返月球方面也能够进行合作。
宇宙探索是人类的伟大事业,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参加,宇宙探索力量才会更强大,良好的合作也会增强国际间的相互信任。在全球化不断加深、人口日益增长,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探索和开发浩瀚无际的宇宙新天地。
苏联”史泼尼克”1号-首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 1 – 4 October 1957 –,First Earth orbiter )
”史泼尼克”1号是第一颗进入地球轨道
的人造卫星,1957年10月4日从拜努
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它以每小时
29,000千米的速度脱离地球引力,成
为第一个进入外层空间的人造物体,
的频率向地球发送无线电波信号,并
可由业余无线电用户所接收。信号发
送一直持续至1957年10月26日,才因
为电池用尽而中断。1958年初,史泼
尼克1号失去动力,脱离其工作轨道
并坠入大气层。在其工作寿命中,共
围绕地球运转了六千万千米。
”史泼尼克”1号
(Sputnik 1)
苏联”史泼尼克” 2号-首次搭载动物(Sputnik 2 – 3 November 1957 – Earth orbiter, first animal in orbit)
”史泼尼克” 2号是1957年11月3日苏联发射的的第二个进入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它搭载一只名为莱卡的小狗。该人造地球卫星是一个4米高的锥形体,底部直径为2米。它包含几台无线电发射机,遥测系统,编程单元,再生和温度控制系统,科学仪器。一个单独的密封舱承载莱卡。两个光度计,用于测量太阳辐射(紫外线和X射线辐射)和宇宙射线。
”史泼尼克” 2号和搭载的动物狗莱卡
(Sputnik 2- first animal in orbit)
苏联月球1号-首次飞越月球(Luna 1 – 2 Ja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