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文档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312KB   页数:7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8/11/30 文件大小:3.2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讲诸子百家
诸子,是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等,也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指各学派。《汉书·艺文志》根据西汉刘歆的《七略》,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另外,在《诸子略》中,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百家只是概数,并没有那么多。
第一节儒家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一、先秦儒家人伦思想
(一)孔子与儒家学派的初创
(二)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和性恶论
(一)孔子与儒家学派的初创
1.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 孔子晚年系统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编的《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论语》是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的孔子言录,载有孔子与弟子间的谈话,是后人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六艺
有两种说法:
(一)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
(二)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也。
孔子“仁”的思想


孔子的仁的思想几乎包含了一切优秀的道德品质。孝与德也包括在仁之中。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指一种美好的品德。在孔子看来,仁是礼的精神支柱;就个人修养而言,恭、宽、信、敏、惠等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从血缘关系上看,孝悌(朱熹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孝悌”也作“孝弟”)是为仁之本;从人我关系上看,忠恕是为仁之道。“克己复礼为仁”,就是主张按周礼的等级制度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孔子“礼”的思想

孔子仍未摆脱天命思想;他十分重视礼;仁是他思想的核心。“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五十而知天命。”,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君子“畏天命,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论语》
孔子重视礼,规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还对礼的作用作出解释:“礼之用,和为贵”即礼乐的作用是调和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由于孔子的提倡,礼乐和仁义一样,成为儒家最为重视的根本观念。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
孔子死后,儒家一分为八,称为儒家八派。子思、孟子两派有承继关系,思想倾向基础一致,自宋代以后被尊为儒家正宗。荀子一派,与子思、孟子的思想有差别,当时也有很大影响。在后来,统治者常常兼用荀、孟儒学以统治人们的思想。
(二)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人,孔子第四代弟子。曾周游列国,做过客卿。其学说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因此而不被当政者采纳。晚年埋头著述,有《孟子》七章***。在封建社会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