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泥石流防治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泥石流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小枷 2018/11/30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泥石流防治措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措施
    一、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
泥石流灾害工程防治是防治泥石流灾害最根本、最重要的手段,对那些危险程度高、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往往须通过生物、工程防治才能得到根治。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也是一项基本建设工程,为保证工程的科学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必须遵循防治工程方案的可行性论证、防治工程设计、防治工程施工等基本程序与步骤。每一步骤都有不同的任务和工作内容。
(一)拟定防治工程方案和可行性论证
    为拟定合理可行的防治方案,一般需作下列工作。
    ,查明泥石流沟固体物源、水源和地形等形成条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划分各泥石流沟的危险程度。调查各泥石沟,在暴发泥石流时可能遭受危害的人口数量;住房等家庭财产的类型、数量、价值;耕地、林地、草地的数量和年产值;工业、交通设施、设备的类型、数量、价值及其受损至恢复时段产值等,结合泥石流沟的危险程度,评价其危害性。编制泥石流危害程度区划和防治区划,拟定相应防治方案。
    ,应进行生物、工程防治。为此须开展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1)收集或测绘泥石流形成区、堆积区内,比例尺为1:1000—1:5000的地形图,流通区内比例尺为1:200—1:500。测定各地段斜坡和沟谷坡度。
    (2)对泥石流沟进行全流域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查明流域内松散土层(包括已有崩、滑坡分布、体积,大块石直径)斜坡的稳定状况,可能产生滑坡、崩塌的地段和规模;沟内松散土层的分布、厚度,大漂砾直径,土层下伏岩层的埋藏深度、岩性和物理力学指标;流域内井水、泉水的分布及流量,流通区、堆积区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和水量。
    (3)收集、观测流域内的降雨量和水文资料(包括沟谷水量、水位、泥砂含量和洪水发生时的树枝杂草含量等)。
    (4)在上述资料基础上编写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拟定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在内的多种防治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比推荐优选方案报请主管部门审批。
    (二)防治工程设计
    在防治工程方案可行性报告得到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即可组织防治工程设计。防治工程设计工作主要包括编制各类工程的整体工程设计图、纵、横剖面设计图和细部设计图以及设计报告书等,设计报告说明书除说明有关设计参数、设计结构和数据以及有关问题外,还需概算各种材料数量和经费,编制施工组织和计划安排以及监理工作等。
    (三)防治工程施工
    为保证施工按设计实施,提高施工质量,必须做到:
    (1)公开召标,选择素质高的优秀施工队伍;
    (2)严格实行监理制度。
    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
    泥石流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在以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在崩塌、滑坡强烈活动的泥石流发生(形成)区,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生物措施,而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泥石流地区,则以综合治理效果最佳。
    (一)生物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一般采用乔、灌、草等植物进行科学地配置营造,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