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学生不写作业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生不写作业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doc

上传人:drp539601 2018/11/30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生不写作业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内容提要:学生不写语文作业,主要原因有:学生不是不愿意写作业,而是不会写作业;学生业已形成不良的学********惯;对语文学****缺乏兴趣,缺乏做作业的动力;家庭教育单薄甚至空白,学生的作业缺少监督。针对学生不写语文作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分层布置作业,提高作业有效性;对于不写作业的学生“不抛弃,不放弃”,引导学生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态度,增进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加强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帮助学生成长。
关键词:不写作业原因分析改进对策
“学而时****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学****需要经常巩固。而作业则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如果学生不写作业,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势必得不到巩固,学****成绩必然会下降,影响学生的成长。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不写作业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
,而是根本就不能完成作业。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他认为学生所学的知识应当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要略高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新的知识。正所谓“跳一跳,摘个桃。”在这里,我也把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当成一个桃,如果桃子挂得太高,任凭学生怎样用力跳也够不着。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如果大大超过了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作业就无法完成了。有的学生不是不愿意做,而是根本不会做
。这是很现实的教学困惑。一年前我接手的这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极不均衡。基础差,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学生多达十几人。通过询问交谈我发现,班里的某几位同学,连一段课文也读不下来,课文中的大部分字都不认识。这些同学,如果要求他们和其他的同学一样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凭他们怎样跳跃,那个高挂在树上的“桃子”也是摘不下来的。作业在他们面前,真的成了“拦路虎”,他们看到作业,很难摸得着头脑,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冷漠甚至畏惧的心理。

我接手的四年级二班,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换了好几个班主任,我是他们的第四任班主任。在班主任和授课老师频繁调换的情况下,有的学生不能适应,新的授课老师对学生也不是很了解,对这些学生听之任之。有的老师对班级里基础极差的同学彻底放弃了,如我班有两位同学据说在我担任班主任之前从来不交作业,这和老师的放弃和不负责任有很大的关系。养成一个好的学********惯很难,需要长期坚持,但是一个坏的学********惯会在不经意间就产生了。部分不爱学****的孩子,认为做作业是一件非常苦恼和烦躁的事情,不做作业那就是“一身轻”啊,他们过早地有了“享清福”的思想,甚至认为那些钻研课本和资料的同学很傻,以至冷言热语地笑话他们。这样的态度是很恶劣的,如果老师不进行有效地转化,发展下去将会越来越严重,更正过来也会越来越困难。
,缺乏做作业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哪怕再困难和艰巨的任务,也能最终完成,往往在兴趣的驱动下,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倘若兴趣一旦失去,后果就截然相反了。学生们学****的兴趣,往往是因为课堂教学的呆板以及知识的枯燥而渐渐失去了。有一所小学,一位年轻的张教师借班上语文优质课《螳螂捕蝉》,课堂上语言生动流畅,不时还有幽默风趣的小插曲出现,课堂互动的气氛能够适时调动。更重要的是这位年轻教师还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将课文的内容解析得通俗而深刻,博得学生一片欢呼。课下的时候,有老师问,张老师上课好不好你们喜欢不喜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和喜欢。其实学生们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他们本来的语文老师上课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新意,学生的兴趣渐渐就沉没了。做作业和上课是一样的,没了兴趣,态度也就偏了,作业在这些孩子心目中,已经不是巩固学****效果的方式了,而是一种负担,甚至是惩罚的手段。我班有两位同学就属于这种情况,他们数学学****成绩还不错,作业也能按时按质完成。但它们对语文学科缺乏兴趣,感觉好些抄写和默写太机械化,没有数学动脑筋的题目来得有意思,每次做语文作业的时候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作业书写潦草,总是往后拖,每次让他们交作业就像地主催租子似的。而每次催促的时候,他们总是表现出一副极不情愿不得以而为之的样子。
,作业缺少监督。
我们班的学生60%属于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家庭教育的重担也被转嫁到老师的身上。大部分学生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这些老人对孩子溺爱有加。但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很多都是文盲,隔代教育也不能有效地发挥效力。有些老人根本管不住孩子,对孩子的家庭作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有没有家庭作业他们不闻不问,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他们更是听之任之。有的老人由于溺爱孩子,甚至鼓